[发明专利]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4882.5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范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7 | 分类号: | G05F1/5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一阶 温度 补偿 电流 电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源电路及系统,尤指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带隙基准电路是利用一个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与二极管压降之和,二者温度系数相互抵消,实现与温度无关的电压基准。因为其基准电压与硅的带隙电压差不多,因而称为带隙基准。
现有的电流源电路通常采用的是带隙基准电路来产生电流源,使得电流源电路的面积很大,结构也较复杂,增加了芯片的成本,且产生的电流源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及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及系统。
一种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包括一电源模块及一接地模块,所述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还包括一控制模块、一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偏置电流源模块及一与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偏置电流源模块相连的电流源输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偏置电流源模块及所述电流源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接地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的第一场效应管、一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相连的第二场效应管及一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相连的第三场效应管,所述偏置电流源模块包括一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相连的第一偏置电流源及一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相连的第二偏置电流源,所述电流源输出模块包括一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及所述第二偏置电流源相连的第四场效应管、一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相连的第五场效应管及一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相连的输出端。
一种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系统,包括一电源模块及一接地模块,所述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还包括一用于对所述电流源系统进行温度补偿的控制模块、一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给所述电流源系统提供需要工作电流的偏置电流源模块及一与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偏置电流源模块相连用于产生电流源的电流源输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偏置电流源模块及所述电流源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接地模块相连。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及系统无需采用带隙基准电路即可产生高温度特性的电流源,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系统较佳实施方式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系统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控制模块、一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偏置电流源模块、一与该控制模块及该偏置电流源模块相连的电流源输出模块、一与该控制模块、偏置电流源模块及该电流源输出模块相连的电源模块及一与该控制模块、偏置电流源模块及该电流源输出模块相连的接地模块。
该控制模块用于对该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系统进行温度补偿,使得输出的电流源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小;该偏置电流源模块用于给该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系统提供需要的工作电流;该电流源输出模块用于产生电流源;该电源模块用于给该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系统提供需要的工作电压;该接地模块用于连接地端。
请同时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其中,该控制模块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M1、一第二场效应管M2及一第三场效应管M3,该偏置电流源模块包括一第一偏置电流源I1及一第二偏置电流源I2,该电流源输出模块包括一第四场效应管M4、一第五场效应管M5及一输出端Vout;该电源模块为一电源端VCC;该接地模块为一接地端GND。
本发明具有一阶温度补偿的电流源电路较佳实施方式的连接关系如下: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栅极、源级、该第二偏置电流源I2的一端及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源级共同连接该电源端VCC。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源级及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栅极共同连接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漏极,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漏极与该第一偏置电流源I1的一端相连。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源级与该第二偏置电流源I2的另一端及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栅极相连。该第四场效应管M4的漏极与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栅极及漏极共同连接该输出端Vout。该第一偏置电流源I1的另一端、该第三场效应管M3的漏极及该第五场效应管M5的源级共同连接该接地端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程器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既有砌体结构的单侧加筋抗震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