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苣菜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5072.1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立刚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苦苣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苦苣菜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苦苣菜属于菊科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由纺锤状的根向上生长为空心的茎以及小尖齿状的叶,多生长于山坡路边荒野处,由于叶有苦味,人多不喜食,所以在早些年前多被人们收集起来作为饲料饲养家禽或者沤制绿肥,直到近几年被人们发现其还有食用价值以及药用价值,由于其茎空心,折断后会有乳白色浆液流出来,因此被作为母猪的催乳饲料食用,起先欧洲人还将其作为蔬菜食用,逐渐普遍到全世界,最后经研究表明,苦苣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苦苣菜的白浆中含“苦苣菜精”、树脂、大量维生素C以及各种类黄酮成分。据说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当前,苦苣菜的生长依然是以野生为主,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种殖,长此以往,使得苦苣菜的品种混杂,且与同科类的杂草一起生长,误导采食者,因此,极大地阻碍了苦苣菜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苦苣菜作为一种野生菜生长,所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以至于严重阻碍苦苣菜的发展,而提出了一种规模化苦苣菜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一种苦苣菜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判断当地的市场需求、根据气候变化特征,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株型好的苦苣品种,并用种子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b.配制营养土:床土选用2年以上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园田土与充分发酵腐熟的牛马粪按3∶1比例的混合土壤,且每立方米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千克、生物有机肥2.5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11克充分拌匀过筛,装营养钵备用;
c.播种:选择一块两年以上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做苗床,并对其进行浇水直至充分渗透后播种,播后盖0.5厘米厚细土,并在其上覆一层地膜,直至苗拱土后撤去地膜,待4-5天后,苦苣长出叶时再移入营养钵内;
d.定植:进行深翻晒地,清除先前留有的作物残留物,当苗长至30-35天后移栽到深翻过的土地中,掩埋的深度以刚刚埋没土坨为宜,移栽的密度行距33厘米,株距23厘米,并对移栽好的株苗进行浇水;
e.施肥、防虫害:对整地施充分腐熟农家肥7000-7500千克,三元复合肥22-24千克,三鱼酵素菌肥30~40千克;同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喷洒沟内防治地下害虫;
f.管理:夏秋季节降温,冬季保温,保护地采用透光性能好的地膜,冬季保持膜面清洁,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目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夏、秋季节遮阳降温,可定期进行根外追肥,即8~11天喷一次腐植酸类叶肥,冬季温室里可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每平方米9-10克,如底肥不足可在5~8片叶子时,结合灌水追10~13千克生物肥料。
e.采收:宜在早晨进行采收,并将采收后落于地的枯叶清理干净。
本发明一种苦苣菜的培育方法的有益效果:提出一种规模化人工栽培苦苣菜的方法,数量多、种植简便、便于管理,不仅使其品种保持纯正,防止其与杂草混生对采食者造成误食现象的发生,更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苦苣菜的大量食用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一种苦苣菜的培育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判断当地的市场需求、根据气候变化特征,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株型好的苦苣品种,并用种子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配制营养土:床土选用2年以上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园田土与充分发酵腐熟的牛马粪按3∶1比例的混合土壤,且每立方米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千克、生物有机肥2.5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11克充分拌匀过筛,装营养钵备用;
(3)播种:选择一块两年以上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做苗床,并对其进行浇水直至充分渗透后播种,播后盖0.5厘米厚细土,并在其上覆一层地膜,直至苗拱土后撤去地膜,待4-5天后,苦苣长出叶时再移入营养钵内;
(4)定植:进行深翻晒地,清除先前留有的作物残留物,当苗长至30-35天后移栽到深翻过的土地中,掩埋的深度以刚刚埋没土坨为宜,移栽的密度行距33厘米,株距23厘米,并对移栽好的株苗进行浇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立刚,未经赵立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5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