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5472.2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大林和良;坂本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康建峰;李春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交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设施(例如,住宅或建筑物)与车辆之间电力的交换的电力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JP-A-2007-330083公开了一种用于执行住宅与电动车辆之间的电力交换的电力交换系统。
住宅配备有用于使车辆电池充电/放电的充电器/放电器和用于控制充电器/放电器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充电器/放电器,使得可以在电力比白天便宜的晚上对车辆电池充电。
此外,控制器控制充电器/放电器,使得可以在电力断供或短缺期间使车辆电池放电以对住宅供电。为了安全的目的,当用户不在场时,控制器禁止充电器/放电器对车辆电池充电和放电。此外,控制器基于电池的目标能量和电池内的剩余能量来控制充电器/放电器,使得住宅中的电器的功耗可以保持稳定。
在JP-A-2007-330083中公开的传统系统中,由于车辆未配备有用于控制车辆电池的充电/放电的控制器,所以车辆侧不可能使得住宅侧响应于发生在车辆侧的充电/放电请求而对车辆电池充电/放电。
此外,如果住宅未配备有控制器,则无法使用传统系统。
即,仅当住宅配备有控制器和充电器/放电器时,传统系统才可用于对车辆电池充电/放电。因此,传统系统缺乏多功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允许设施与车辆之间电力的交换的、具有通用接口的电力交换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电力交换系统管理设施的供电系统与车辆的电池之间电力的双向交换。该电力交换系统包括:设施侧充电器/放电器,设置在所述设施中;车辆侧充电器/放电器,设置在所述车辆中并耦合到所述设施侧充电器/放电器以在所述供电系统与所述电池之间交换电力;以及车辆侧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辆中并被配置成接收关于所述电池的电池信息。所述车辆侧控制器具有确定部和设置部。所述确定部确定所述设施是否配备有控制所述供电系统中的配电的设施侧控制器。所述设置部基于所述确定部的确定结果来设置所述设施侧控制器和所述车辆侧控制器中的一个作为电力命令中心。所述电力命令中心基于所述电池信息和关于所述供电系统的设施侧信息命令所述设施侧充电器/放电器和所述车辆侧充电器/放电器中的一个对电池进行充电/放电。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力交换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交换系统的详细视图的图;
图3是示出了初级充电器/放电器和次级充电器/放电器的电力转换模式的图;
图4是示出了当在住宅与车辆之间交换电力时由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的处理的图;
图5是示出了车辆ECU的操作模式的图;
图6是示出了在图5的第一操作模式中住宅和车辆的每个功能的图;
图7是示出了在图4的步骤S130(S140)处执行的处理的图;
图8是示出了在图5的第二操作模式中住宅和车辆的每个功能的图;以及
图9是示出了在图4的步骤S150处执行的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力交换系统。
如图1和2所示,电力交换系统管理设施100与车辆200之间电力的交换。例如,设施100可以是典型住宅(下文中称作“住宅100”)。住宅100配备有配电盘110、家用电器120、光伏单元130、主电池140、初级充电器/放电器150、住宅侧控制器160、以及通信模块170。
配电盘110将从电线111供应的商用电(即,AC电)分配给家用电器120等。例如,家用电器120可以包括电热水器121、家用空调122、冰箱123、电视机124和照明设备125。例如,电热水器121可以是作为日本的Kansai电力公司的注册商标的“EcoCute”。“EcoCute”是高能效电热泵,并且使用从空气中提取的热来加热水。EcoCute使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制冷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5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