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压稀酸水解一池(罐)法秸秆生物质生产酒精(白酒)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5692.5 | 申请日: | 2011-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三;张增表;叶德光;郑正生;张爱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游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
主分类号: | C12P7/10 | 分类号: | C12P7/10;C12R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4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压 水解 秸秆 生物 生产 酒精 白酒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属过程工程工业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一)本发明涉及传统的水解法生产酒精技术。即以稀酸加压、或以浓酸水解用石灰乳、纯碱中和的固定式、连续式水解法制取酒精(白酒)的生产技术。其工艺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但不利于乡(镇)、县(市)一级推广,使植物秸秆得不到充份利用的缺点。
(二)本发明还涉及传统的酶法制取植物秸秆生物质酒精(白酒)的生产技术。此法与本发明相比,存在纤维素类物质转化率低,产品得率少,成本高的缺点。
(三)本发明又涉及传统水解法酒精(白酒)生产设备的设计与采用的材料。即水解、中和、发酵等工序分别在用耐酸碱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不同容器中完成各自的转化过程,再经蒸馏得到酒精(白酒)的工艺。此设计有设备多、金属材料昂贵、操作繁复、投资大,和酒精发酵醪易受杂菌污染的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寻求一种既能充分利用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秸秆为酒精(白酒)生产原料,又可在全国各乡(镇)推广、应用、且简便易行的酒精(白酒)生产工艺与设备设计及糟液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一)发明特征
本发明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在植物秸秆生物质利用方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整个生产过程中,既可使植物秸秆生物质和副产物得以充分利用,成为可再生能源,又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生态循环,有着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特征之二:集水解物料预水解、水解、中和及酒精发酵等工序于青石板搪砌的转化池(罐)中依次进行并完成的操作工艺。
本发明特征之三:制造转化池(罐)及耐酸碱设备的材料,采用青石板搪砌,具有投资少、效果好,利于全国各乡(镇)推广、应用的优点。
(二)工艺流程
(三)具体实施方法
1、原料
(1)质量:干燥、无霉变、无根叶及杂质。
(2)预处理:产地设点,就地收购、粉碎、贮存、验收。
2、酒精发酵醪液的制备
(1)水解:植物秸秆粉按需称量后倒入转化池(罐)中,随后加入原料量的60%的稀盐酸液(浓度6%)拌和,常温下预水解4~6小时,再按液比数(1∶8左右)计算,加足稀盐酸液、水,低速搅拌,并加热醪液至沸,常压水解2~2.5小时即得水解糖液。然后冷却,同时进行HCL回收。
(2)中和:在同一转化池(罐)中,慢慢的往已冷却的水解糖液中加入农用氨水,边加边低速搅拌(50~70转/分)至PH值5.6~6.2时止,即得可发酵的水解糖液。
(3)发酵:待上述转化池(罐)中可发酵的水解糖液冷却至28~30℃时,加入繁殖旺盛的2.564假丝酵母和过磷酸钙、密闭发酵72~80小时,即为成熟的酒精发酵醪液。
3、酒精(白酒)蒸馏:同常法。
4、糟液综合利用:略
5、青石板搪砌转化池(罐)及耐酸碱容器工艺: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游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未经龙游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56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种智能圆头锁眼机新型驱动结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胡(黄)蜂蜜酒的酿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