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灌充液氮、液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6130.2 | 申请日: | 2011-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苏庆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庆魁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型灌充 液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灌充液氮、液氩的方法,属于低温液体灌充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液体灌充设备共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客户所用的低温贮槽,一部分为生产厂家送低温液体的槽车;客户所用的低温贮槽上的充装接口与厂家送低温液体的槽车上的充装接口通过输液管道连接在一起,是为了将槽车里的低温液体输送到客户的贮槽中。低温液体只存放在贮槽内槽及槽车的内槽中,通常情况下,内槽中的上部是低温气体,下部是低温液体,客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液态或气态气体。贮槽和槽车结构类似,都是由内槽及外槽构成,内槽和外槽之间是真空,达到绝热的效果,避免热量从外部侵入,同时防止贮槽的内槽压力上升。贮槽及槽车的放泄阀是用来放散内槽中的上部氮气;贮槽及槽车顶部充灌阀是用于从顶部灌充低温液体;贮槽及槽车的底部灌充阀是用于从底部灌充和取出低温液体;贮槽及槽车管道残液排放阀,是灌充结束后用来排掉连接输液管道中的残余液体,避免拆卸输液管时残留液体伤人;贮槽及槽车的压力计和液面计,用来指示内槽中的气体压力以及低温液体量的多少;贮槽及槽车的加压器,用来给内槽加压,使内槽底部的液体转化为上部的气体对下部的低温液体加压,便于用户输出使用;贮槽和槽车的加压调节阀和加压器主阀,可以控制调节内槽升压的速度以及气体流量;贮槽及槽车加压管安全阀,是当加压管道里的压力超过限压时就会自动打开排放管道里的气体,保护加压管道;内槽安全阀是保护内槽防止压力超过极限,避免爆裂;贮槽及槽车的充装接口,用来连接输液管道。
厂家送液人员把液氮或液氩送到客户厂家后,要把槽车里的液氮或液氩灌充到用户的液氮或液氩贮槽中,以便用户使用。在由液体运输槽车灌充到液氮或液氩贮槽的过程中,通常要将客户贮槽的内槽放泄阀打开,排放大量的氮气,以降低贮槽内槽的内部压力,排放时,放泄阀发出刺耳的尖鸣声,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贮槽灌满为止。
现有具体操作方法是:槽车30过磅秤之后到达客户灌充地点,首先打开贮槽1的放泄阀4,对外放散贮槽1的内槽2的氮气或氩气,目的是降低贮槽1中内槽2的压力,便于充装,同时打开槽车30的加压调节阀27,给槽车30的内槽26加压,贮槽1中内槽2放散的同时给槽车30的内槽26加压,这二者的作用就是为了产生压差便于给贮槽1充装;然后连接好贮槽1和槽车30的输液管道9,当槽车30的内槽26的气体压力由0升到0.8MP,贮槽1的内槽2的压力降到0.5MP以下时,厂家操作人员就打开贮槽1的底部灌充阀5和顶部灌充阀3及槽车30的底部灌充阀24进行上下同时灌充,贮槽1的放泄阀4一直处于打开排放状态,灌充即将到达指定刻度时,关闭槽车30的加压调节阀27和加压器主阀25;到达指定刻度时,先关闭槽车30的底部灌充阀24,再将贮槽1的顶部灌充阀3和底部灌充阀5关闭,然后关闭贮槽1的放泄阀4;之后打开贮槽1的管道残液排放阀6,排出连接管9中的液氮或液氩,以便减小输液管9中的压力,最后拆开充装口14和充装口18,再一次倒掉输液管道9中大量的残余液体,灌充完毕,回磅秤称重,计算灌充量。
从现有操作可以看出其存在的问题是:
1.噪音污染:贮槽放泄阀4放散氮气时产生刺耳尖鸣声形成了噪音污染源。
2.灌充过程中贮槽的放泄阀一直处于打开排放状态,造成大量浪费,灌充时间越长浪费越多;客户需要的液氮或液氩量越多,浪费也越多,给客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这种灌充方式的浪费是和灌充时间以及客户所需量成正比的。
3.灌充完毕后在连接贮槽与槽车输液管中(长度6米,管道直径10厘米)剩余大量液氮或液氩,最后白白倒在地上挥发掉,损耗惊人,这一项浪费是和灌充次数成正比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原有设备,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便可完全消除噪音污染同时部分节能的环保型灌充液氮、液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灌充过程中杜绝放散所产生的氮气浪费以及消除连接输液管道中剩余的液氮或液氩被倒掉的环保型灌充液氮、液氩的方法。
技术解决方案:
制备环保型灌充液氮、液氩的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回压法泄压:打开槽车的顶部灌充阀和贮槽的顶部灌充阀,输液管道将贮槽中内槽的压力转移到槽车的内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庆魁,未经苏庆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6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