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烯烃加氢饱和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7650.5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5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谦温;杨大奎;魏涛;宋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新利华催化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8 | 分类号: | B01J23/888;C07C9/12;C07C9/10;C07C7/163;C10L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加氢 饱和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烯烃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C4~C8中烯烃加氢饱和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适用于C4烯烃加氢饱和。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炼油工业发展,尤其是催化裂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二次加工装置在原油加工过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炼厂气资源也随之更加丰富,炼厂气的深加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许多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普遍存在着C4馏分过剩、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炼厂副产的C4除少量通过醚化、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外,其余大部分作为石油液化气产品出售。由于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C4作为普通燃料销售的经济性值得考虑。此外,天然气在民用以及车用市场的广泛使用,炼厂液化气的销售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炼厂副产C4生产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受到广大炼化企业的普遍关注。
将C4馏分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途径,但这些C4馏分中烯烃含量普遍较高,而烯烃在裂解炉中会发生聚合、环化、缩合和结焦反应,因此必须将烯烃除去,才能将C4馏分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原料。
USP4059504公开了一种将氧化钨加入硝酸镍水溶液中配制成共浸液,负载在比表面积大于150m2/g氧化铝上,经空气干燥,在457℃焙烧3小时,得到钴2.5%,钨8.0%。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低造成了催化剂活性低,因此,在处理裂解汽油时,胶质易附着在催化剂上,容易结焦,催化剂寿命较短。
CN200810238973.3中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活性组分为贵金属钯的加氢催化剂,选用助剂B,P,Si中的一种或多种和Ag,Pb,Au,Co,Cu,Bi,Ni,Pt,Ti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加入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催化剂适用于催化裂化过程和蒸汽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副产C4馏分的加氢饱和,但因而此类催化剂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同时作为贵金属催化剂非常容易中毒,而且加氢反应的液空速也较低(0.5~3.0h-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氢饱和活性高、稳定性好、高空速和抗硫毒性好的齿球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催化剂的应用,该催化剂能够用于C4~C8烯烃加氢饱和,特别适用于含有正丁烷、顺反丁烯和部分异丁烷的混合C4烯烃饱和以及脱硫生产乙烯裂解原料。
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以齿球形氧化铝为载体,活性组分为: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镍和氧化钴,催化剂以总重量100%计,其中氧化钨含量为0~30wt%,氧化钼含量为5~40wt%,氧化镍在催化剂上含量为1~20wt%,氧化钴含量为0~10wt%,助剂X1含量为0~6wt%,余量为齿球形氧化铝载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00~250m2/g,孔容为0.3~0.5ml/g。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还可以用这样的优化方案实现:氧化钨为1~20wt%,氧化钼为10~21wt%,氧化镍为1~11wt%,氧化钴为1~10wt%,X1为0.1~3wt%,余量为齿球形氧化铝载体。
本发明中所述的助剂X1可以是Y、La、Sc、Ce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优选La、Sc、Ce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
(1)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中氧化铝载体为齿球形,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制备,如参见CN200910079772.8所述的方法等。将得到的氧化铝载体浸渍于助剂的盐溶液中,于将成形的载体在空气气氛中干燥2~14小时、400~700℃下焙烧2~8小时,得到含助剂的载体。
(2)催化剂浸渍液的配制:含活性组分化合物和氨水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成活性组分溶液,制得催化剂浸渍液。
(3)催化剂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齿球形载体置于浸渍槽中,加入步骤(2)制得浸渍液浸渍,得到湿球载体,取出后养生0.5~3小时(养生即常温阴凉处放置),然后在100~180℃温度下干燥4~8小时。将产物350~550℃空气气氛中焙烧2~6小时,即可得到本发明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新利华催化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新利华催化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组合袋式除尘器及其装运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软光伏焊带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