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延伸器系统及其信号延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7885.4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7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薛兆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765 | 分类号: | H04N5/765;H04N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延伸 系统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仅需于信号延伸器的传送模块及接收模块之间设置一条CAT-5双绞线即可顺利进行数据传输的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的信号延伸器系统及其信号延伸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地演进,多媒体影音技术发展得相当迅速。举例而言,能够整合声音及影像一起传输的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由于其通过同一缆线传递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具有高分辨率的视频信号,不需进行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A/D)或是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D/A)的程序,故可达到无失真输出的目标。
假设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的信号延伸器所采用的缆线是CAT-5双绞线(category 5cable),若以1080P的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TMDS)为例,由于1080P代表画面的垂直方向共有1080条水平扫描线,其画面解析度为相当高的1920×1080,故其传输时所需的频宽较大,约为1.65Gbps。因此,当频率1650MHz的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通过CAT-5双绞线传输时,仅能传递约40公尺之远,一旦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的影音输入端与影音输出端之间的传输距离较长时,设置于影音输入端与影音输出端之间的信号延伸器通常需要重复器(repeater)的设计。
然而,传统上由于一条CAT-5双绞线仅包含四对差动传输线,但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本身即需要通过四对差动传输线进行传输,而其他信号包括内部整合电路信号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消费性电子控制信号CEC(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热插检测信号HPD(Hot Plug Detection)及电源信号VDD亦需载于四对差动传输线上,再加上I2C信号是双向的,并不适合载到单向的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上,因此,目前高解析度多媒体接口的信号延伸器的传送模块及接收模块之间至少仍需设置有两条CAT-5双绞线进行数据的传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范畴在于提出一种信号延伸器系统及其信号延伸器,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种种问题。
本发明提供信号延伸器的传送模块可以将由第一电子装置所提供的差动时脉信号以及至少一控制信号通过一对绞线来传输,并在远端与第二电子装置耦接的接收模块将部分的差动时脉信号复原成完整的差动时脉信号,同时通过该对绞线也可以接收来自该第二电子装置回传的控制信号。
另外,根据将第一电子装置所提供的差动时脉信号以及至少一控制信号通过一对绞线来传输的精神,可以再进一步延伸,将传输线材化繁为简,进一步使信号延伸器的传送模块可以通过单一的网线来传输具有多对差动数据信号,差动时脉信号以及双向的控制信号的一数字多媒体信号。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信号延伸器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装置、第二电子装置及信号延伸器。信号延伸器耦接于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信号延伸器包含传送模块、接收模块及多对差动传输线。接收模块包含时脉存储单元。传送模块耦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模块耦接第二电子装置。该多对差动传输线耦接于传送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传送模块自第一电子装置接收数字多媒体信号。数字多媒体信号包含多个差动数据信号、差动时脉信号及至少一第一控制信号。该多对差动传输线包含第一对差动传输线、第二对差动传输线、第三对差动传输线及第四对差动传输线,其中第一对差动传输线、第二对差动传输线及第三对差动传输线分别用以传输所述这些差动数据信号,第四对差动传输线根据一切换控制来传输第一差动控制信号与差动时脉信号的部分差动时脉信号以及接收来自传输模块的第二差动控制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时脉存储单元存储并持续复制部分差动时脉信号以还原产生差动时脉信号,并将差动时脉信号输出至第二电子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