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塔双炉膛气固混燃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8285.X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觉;王继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H3/06 | 分类号: | F24H3/06;F23B90/06;F24H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狄宗禄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塔双 炉膛 气固混燃 热风炉 | ||
1.一种双塔双炉膛气固混燃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该热风炉由气化塔(3)、混燃塔(9)、热交换器(13)、热风引风机(18)、冷却风机(6)、排风风机(14)和点火器(2)、冷却风风管(5)、双塔冷却风汇集风道(15)、混风管(17)、导流筒(23)所组成;所述的气化塔为夹套结构,内套气化炉膛下部的着火锥(22)是一个倒锥体,大端直径与气化炉膛(20)的直径相同,着火锥大端直径与小端直径之比为1.1~1.8;大端直径与着火锥的高度之比值为0.8~1.2;着火锥中部设置有导流筒(23),导流筒下部是一个圆柱体,上部是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夹角为50°~70°;圆锥体底部直径与导流筒体直径相同,导流筒(23)的高度与着火锥(22)的高度相同,着火锥(22)大端直径与导流筒(23)筒体直径的比值为1.5~2.5;两相流通道(1)与着火锥(22)下端外壁切向连接;两相流通道的断面积为矩形,其高度与宽度之比值为1.2~1.6;两相流通道的宽度与着火锥上端直径之比为0.10~0.30;气化炉膛(20)的下端与着火锥(22)的上端连接,气化炉膛(20)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为2.5~4.5;气化炉膛(20)的上端与分流锥(26)的下端连接,分流锥(26)下端直径与上端直径的比值为1.5~2.5;分流锥母线的夹角为60°~100°;在气化炉膛(20)与气化塔壳体(24)之间的环形空间是气化塔冷却风道(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塔双炉膛气固混燃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燃塔结构内的混燃炉膛(10)是一个圆柱体,其高度与直径的比值为1.5~3.0;混燃炉膛上部设置有燃气引风道(12),燃气引风道的直径与混燃炉膛直径之比值为0.2~0.4;燃气引风道(12)伸入混燃炉膛部分的长度与混燃炉膛筒体的直径之比值为0.8~1.2;混燃炉膛上端与混合物通道(19)切向连接,混合物通道(19)与混燃炉膛连接部分的断面是矩形,该矩形断面的高度与宽度之比值为1.5~3.0;混合物通道的截面积与燃气引风道(12)的截面积之比值为0.4~0.8;混燃炉膛筒体下端与混燃炉膛锥体(29)连接,混燃炉膛锥体是一个倒锥体,下端与排灰口(27)连接;该锥体大头直径与小头直径之比值为2.5~4.0;该锥体大头直径与锥体高度之比值为0.8~1.2;在混燃炉膛的外面设置有混燃塔壳体(31),混燃塔壳体的下端与排灰口(27)连接,混燃炉膛与混燃塔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混燃塔冷却风道(30),在混燃塔壳体的下部,开设有混燃塔冷却风进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塔双炉膛气固混燃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塔冷却风汇集风道(15)是一个长方体,下方分别于气化塔冷却风道(25)和混燃塔冷却风道(30)相通,上端与混风管(17)相通;双塔冷却风汇集风道(15)中,设置连接分流锥(26)和混燃炉膛(10)的混合物通道(19),设置连接混燃炉膛(10)和热交换器(13)的燃气引风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2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称平衡式导流器装置
- 下一篇:新型节能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