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8300.0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雅;高黄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H03K17/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尤指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电子装置的键盘,多仅具有按键输入功能。若使用者需使用触控 功能时,例如游标控制、图形绘制,则电子装置需另接一触控板,以供使用者 使用。然而,一个键盘加一个触控板所需放置空间不小,在使用上可能造成使 用者的工作空间不足,并且多条装置与电子装置间的连接缆线亦使工作空间显 得紊乱,更加干扰工作。此外,使用者的手需不时于两个装置之间移动以变换 输入方式,例如按键输入、触控操作,此亦增加使用上的不便。另外,实体分 离的键盘及触控板于实际设置时,位置多为固定,限制了使用者操作手势,亦 增加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键盘,具有整合 的触控元件,故使用者无需额外的触控面板即可实施触控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其包含:底板、第一键帽、第二键帽以及触控元件。 该第一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并能相对该底板上下移动;该第二键帽相邻于该 第一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并能相对该底板上下移动;该触控元件用以感测实 施于该第一键帽及该第二键帽上的触控操作,该触控元件包含第一感测部分、 第二感测部分及弯曲连接带,该第一感测部分与该第一键帽结合,该第二感测 部分与该第二键帽结合,该弯曲连接带平行于该底板延伸,该弯曲连接带的第 一端自该第一键帽的第一侧边连接该第一感测部分,该弯曲连接带的第二端自 该第二键帽相对该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连接该第二感测部分。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感测部分设置于该第一键帽的顶表面、底表 面或内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包含帽盖及承板,该帽盖与该承板衔接, 该第一感测部分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承板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曲连接带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呈Z字形、U 字形、S字形、锯齿形或其组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感测部分及该第二感测部分分别具有复数个 电容式感测单元。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曲连接带具有至少一电容式感测单元。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曲连接带设置于该第一键帽及该第二键帽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边具有第一长度,该第一端具有第一宽度, 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一长度,该第二侧边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端具有第二宽 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二长度。
藉由该弯曲连接带的变形缓冲效用,当该键帽各别移动时,该二感测部分 仍能保持电连接,各键帽上的感测部分即可形成具有相当面积的触控区域,使 用者即可于键盘上直接实施触控操作。换言之,使用者能在同一操作区域内进 行按键输入及触控操作,解决习知需以独立键盘及触控面板分别进行操作所带 来的不便。
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得到进 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键盘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部分键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触控元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键帽因按压造成高度差的示意图。
图5至图8为根据不同实施例弯曲连接带连接键帽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键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键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键盘1的俯视 图,图2为部分键盘1的剖面示意图。键盘1主要包含底板12、复数个键帽14、 复数个剪刀式升降机构16(示意绘示于图2中)、复数个弹性圆顶18、薄膜电路 板20、触控元件22(于图2中以粗实线表示)及容置上述部件的壳体24。键帽14 设置于底板12之上,每一个剪刀式升降机构16对应一个键帽14设置并连接底 板12及对应的键帽14以使对应的键帽14能相对底板12个别地上下移动。薄 膜电路板20设置于底板12上并包含复数个开关202,对应键帽14。每一个弹 性圆顶18设置于一个开关202上及对应的键帽14之下,以使弹性圆顶18能被 对应的键帽14挤压以触发对应的开关202。触控元件22与该复数个键帽14结 构上结合,用以感测实施于键帽14上的触控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8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