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9356.8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2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雷思宇;龙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C02F1/28;C02F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饮用 水中 四氯化碳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滤芯,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四氯化碳是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重要的常规检测标准,是化工、医药、农药等行业常用的原料和溶剂,产量和用量都很大,加重了四氯化碳对水质造成的污染,四氯化碳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和类脂物可溶性,易被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而生活饮用水中过量的四氯化碳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长期饮用过量的含四氯化碳饮用水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到目前为止,研究去除低浓度四氯化碳的饮用水的技术很少,相关实验研究也相对较少,能够使低浓度四氯化碳排放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处理技术几乎是空白。
目前,去除四氯化碳的治理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处理法要么处理结果与排放标准相距甚远,要么成本过高而难以推广使用;化学法通常简单易行,化学氧化法与化学还原法对废水中的四氯化碳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法也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尤其在实验室,某些微生物表现出四氯化碳较强的降解能力,但在长期运行的废水生物处理设施中,四氯化碳导致微生物降解性能下降,从而导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光催化氧化法用于深度处理有机氯水,是国内外研究较为活跃的方向,该方法能够降解水中的四氯化碳,但是反应速率较小,反应时间较长,所使用的催化剂除了Ti02相对廉价外,其催化剂较为昂贵,并且存在制备复杂、回收与活化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现有新型饮用水中低浓度四氯化碳的处理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针对现有的一系列处理技术成本高昂、反应速率小和去除率低的影响的问题而设计开发的结构滤芯。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无二次污染、高效率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结构滤芯去除饮用水四氯化碳的方法,该结构滤芯成本低,用于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时,去除率极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的结构滤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1200万~1400万分子量的聚丙烯 20%~30% 100目的累托石 35%~60%
135目的分子筛 8%~25% 偶氮二异丁腈 1%~5%
有机硅胶黏剂 5%~10%。
优选,一种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的结构滤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1220万~1380万分子量的聚丙烯 24%~28% 100目的累托石 40%~58%
135目的分子筛 10%~20% 偶氮二异丁腈 5%~9%
有机硅胶黏剂 6%~9%。
更优选,一种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的结构滤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1300万分子量的聚丙烯 25% 100目的累托石 45%
135目的分子筛 18% 偶氮二异丁腈 6%
有机硅胶黏剂 6%。
本发明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与其它物质混合压制,烧结得到的结构滤芯容易形成细孔,增大比表面积,能更好的起到吸附饮用水中污染物质,尤其是对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明显;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可从国内生产厂家得到,如深圳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助剂一厂可提供S-Ⅰ(分子量为550±50万)、S-Ⅱ(分子量为600±50万)、S-Ⅲ(分子量为750±50万)、S-Ⅳ(分子量>800万)等规格的产品。
按照本发明的物质配方,其中累托石和分子筛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增加其吸附能力,并且在饮用水净化中起捕收剂作用,不仅能吸附大量的有机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经过饮用水处理的实验表明,它对四氯化碳的去除也有很好的效果,再与其它成分混合使用,其效果更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饮用水中四氯化碳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
(1) 按配方质量百分比取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其中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200万~1400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电弧闪络的中性点接地电阻
- 下一篇:加热冰镇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