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压式空调服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9725.3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6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盛伟;刘秀芳;王强;李同卓;李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循环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压式空调服。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从极地到太空、从深海到珠峰;另外,一些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员,如,寒区驻守士兵、地质勘探作业人员、交通协管员、户外运动员、保安门卫以及生活于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等,极端低温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此时特别需要具备保暖防寒功能的服装。同时,在炎热的夏季或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此时特别需要具有防暑降温功能的衣服。
目前,对温度可调的空调服的技术研究比较多,但主要有被动式空调服、主动式空调服两种。被动式空调服主要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或者材料相变调节温度,但被动空调服不能长时间持续工作;主动式空调服需有动力装置,并由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化学反应能等为动力装置提供能源。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主动式空调服有赖于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化学反应能等能源,被动式空调服有赖于材料特性和相变,因此,无论是主动式空调服,还是被动式空调服,均无法长时间持续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能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自压式空调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压式空调服,包括内设有空调装置的空调马甲与空调鞋,空调装置包括通过导管连接的动力部分与热交换部分,动力部分、热交换部分分别装设在空调鞋、空调马甲中;空调鞋鞋底包括上层和下层,动力部分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之间;空调马甲包括外层、隔热层和内层,热交换部分设置在隔热层与外层之间以及隔热层与内层之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自压式空调服利用设置在空调鞋中的空调装置动力部分,通过双脚对地的压力启动空调装置,实现对人体温度的调节,不必依赖于其它能源设备,也不必受工作地点的限制,可有效提供长时间的制冷效果;同时,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动力部分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热交换部分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空调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自压式空调服,包括内设有空调装置的空调马甲与空调鞋,空调装置包括通过导管连接的动力部分与热交换部分,动力部分、热交换部分分别装设在空调鞋、空调马甲中;空调鞋鞋底包括上层和下层,动力部分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之间;空调马甲包括外层、隔热层和内层,热交换部分设置在隔热层与外层之间以及隔热层与内层之间。
实际应用中,空调服外层采用透气、不透水材料,可保证一定的透湿性。
总之,本发明通过双脚对地的压力使得空调装置动力部分提供动力,进而,通过热交换部分的热交换实现对人体温度的调节。因此,本发明不必依赖于其它需能源设备动力装置,比如,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化学反应能等,也不必受工作地点的限制,可有效提供长时间的制冷效果;同时,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所述自压式空调服可在内衣、防护服的基础上穿用,使用方法与常服一致,简洁方便;而且,所述自压式空调服的整体重量和容积与内衣、防护服兼容,对人体活动无明显影响。
图1是本发明所述动力部分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动力部分为自压式压缩机,包括连接空调鞋鞋底的上层一端与下层一端的旋转轴12,上层另一端与下层另一端之间装设有恢复弹簧13,上层与下层之间设置有盛装制冷剂蒸汽的弹性密封腔11,弹性密封腔11上设置有制冷剂进口15与制冷剂出口14。
实际应用中,弹性密封腔11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较强的弹性和韧性,而且对制冷剂蒸汽具有抗腐蚀性。恢复弹簧13和旋转轴12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损坏性能。
实际应用中,制冷剂为氟利昂等。
图2是本发明所述热交换部分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装置的热交换部分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第二热交换器22、流量控制阀23、节流阀24、换向阀25、第一单向阀26、第二单向阀27、第一快换接头28和第二快换接头29,制冷剂出口14依次通过第一快换接头28、第一单向阀26由导管连接至换向阀25,制冷剂进口15依次通过第二快换接头29、第二单向阀27由导管连接至换向阀25,第一热交换器一端依次通过流量控制阀23、节流阀24由导管连接至第二热交换器一端,第一热交换器另一端、第二热交换器另一端均由导管连接至换向阀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