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涨缩的增径套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9975.7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文;何源;陈军建;来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30 | 分类号: | B21C4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涨缩 增径套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开卷机或卷取机的芯轴上的增径套。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芯轴增径措施常采用几块固定尺寸的增径板,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增径板设置在开卷机或卷取机的芯轴上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钢卷内径尺寸需要选配不同的增径板尺寸来达到增径功能,这样就需要根据不同的钢卷内径尺寸来更换不同尺寸的增径板,而由于增径板与芯轴的连接形式为螺栓紧固,而且芯轴处的装卸场地条件不安全及非常恶劣,更换一套增径板需要花费的人工及时间就很大,如果螺栓由于多次拆卸出现秃头或滑丝等现象,那么更换一套增径板的时间需要4~8小时,极大地限制了生产线的作业效率。
另外业界也有采用定尺寸增径套的方式,根据不同的钢卷内径尺寸依照芯轴的外径尺寸准备不同增径尺寸的一体式增径套,增径套靠上套筒装置置入钢卷内腔中,由于钢卷内径尺寸和增径套尺寸都是一定范围内的尺寸,两者间的配合关系很难控制,对张力的形成和张力数值有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增径套是硬压入式装卸,增径套的磨损非常大,而且增径套的备件数量和场地占用都有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轻松置于开卷机或卷取机的芯轴上的可涨缩的增径套,其能方便插入钢卷内腔、使形成的张力变动小、小巧轻便、节省场地、拆装方便,易调整,调整精度高,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涨缩的增径套,其用于安装在开卷机或卷取机的芯轴上,其至少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成一中空圆柱形的扇形增径板、以及设置在扇形增径板内侧并连接相邻两扇形增径板的若干个涨缩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涨缩件包括置于相邻的扇形增径板之间的导向连接柱、套设在导向连接柱的碟簧、位于碟簧一端的锁紧压板、以及用于固定锁紧压板的紧固件。
所述扇形增径板相应设置有与碟簧另一端抵靠接触的一固定台,其中固定台位于扇形增径板的边缘处。
所述扇形增径板的内侧一体设置有与芯轴配合的若干个凸块,且固定台位于凸块的外侧并具有允许导向连接柱穿过的一穿孔。
所述涨缩件的个数至少是扇形增径板的个数的两倍。
所述扇形增径板的两侧设置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缺口和凸缘,其中相邻的扇形增径板的缺口和凸缘相互交错设置。
所述扇形增径板的内侧进一步包括由固定台向凸块延伸且至少部分收容相应导向连接柱的一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在芯轴上的增径套的涨缩方法,其至少包括:
步骤1:提供若干个相互拼接成一中空圆柱形的扇形增径板;
步骤2:提供设置在扇形增径板内侧并连接相邻两扇形增径板的若干个涨缩件;
步骤3:芯轴逐渐涨大,涨缩件受压而收缩,而相邻扇形增径板的周向间距逐渐增大,由此完成开卷;
步骤4:开卷之后,芯轴逐渐收缩时,涨缩件回复形变,而相邻扇形增径板的周向间距逐渐增小,由此恢复到初始位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增径套作为一个整体增径套,减少了增径板的在线拆装时间和频率,可极大提高生产作业率;由于整体式增径套可以随芯轴的涨缩而涨缩,方便地解决了增径套插入不同内径钢卷的难题;由于该实用新型在结构和加工工艺的创新,解决了内摩擦力和外张力的问题;由于方便拆装,彻底解决了现场拆装的安全隐患问题;由于整体式可涨缩功能的实现,极大地降低了增径板备件数量、节约了材料利用、减少场地占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缩时的端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涨开时的端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其复合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响应散热储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