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灯点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0492.9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宫城岛要;石桥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5B41/14 | 分类号: | H05B4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点亮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易制造且可靠性高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示了作为车辆用灯具的光源的放电灯灯泡的点亮装置。专利文献1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在将点亮电路部设置于内侧的壳体上经由灯座安装有放电灯(灯泡)。点亮电路部是通过将开关元件、电感线圈、陶瓷电容器、片状电阻及集成块等小型电子部件安装在配置于壳体底面部的面安装基板,再经由母线将电解电容器、变压器及电感线圈等大型的电子部件连接于面安装基板而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564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放电灯及大型的电子部件组经由母线与面安装基板连接。放电灯及大型电子部件组等端子与母线的连接通常通过激光焊接等来进行。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壳体的内侧被放电灯及底面部堵塞,难以从外部向被堵塞的壳体内部的端子及母线照射激光,因而制造困难。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中,为防止开关元件之类的高散热部件因放电灯而进一步被加热,而将面安装基板水平设于灯座基端部的下方。其结果是,专利文献1的放电灯点亮装置为确保面安装基板的可靠性和使壳体交替向下方突出,而存在阻碍具备放电灯点亮装置的车辆用灯具的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容易制造、确保可靠性且可小型化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具备:放电灯灯泡;外壳,其具有箱形的外壳主体和第一电路,所述外壳主体在局部具有开口部且可将所述放电灯灯泡设置于外侧而构成,所述第一电路与用于向所述放电灯灯泡供给电力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一起收纳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内侧并搭载有第一电子部件组;外壳罩,其具有第二电路和金属体,所述第二电路包含搭载有耐热性比第一电子部件组低的第二电子部件组的搭载基板,所述金属体至少在局部具有与所述搭载基板的背面面接触并被固定的平面部,所述外壳罩以将所述开口部堵塞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壳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具有与所述电极电连接并向所述外壳罩突设的第一连接接插件,所述第二电路具有通过将所述外壳罩安装于所述外壳主体而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接插件的位置突设的第二连接接插件。
(作用)设置于第二电路的第二连接接插件通过将外壳罩安装于外壳主体而安装在第一电路的第一连接接插件。换言之,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的电连接是通过将外壳罩安装于外壳主体而自动进行的。
另外,产生于第二电路或者第二电路受到的热量经由平面部并经由与搭载基板的背面进行面接触的板状金属体而向外壳主体的外部散热。其结果是,搭载于第二电路的抗热性弱的第二电子部件组由于第二电路与放电灯灯泡的基端部的背面相对配置,即使从放电灯灯泡等受到热量,也难以受到热量的影响。换言之,根据第一方面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可以相对于热量不损失可靠性而将第二电路配置于放电灯灯泡的基端部的背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所述第一电路由通过焊接将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及所述电极电连接的金属制的母线和覆盖该金属制的母线的一部分的树脂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接插件通过与所述金属制的母线的一部分一体成形的接插件端子部和与覆盖所述母线的树脂一体成形的接插件外壳,与所述第一电路一体形成。
(作用)由于第一连接接插件的端子作为金属制母线的一部分而形成,接插件外壳作为树脂制外壳主体的一部分而形成,因而第一连接接插件在由金属制母线和树脂一体成形为外壳主体时,与外壳主体成为一体而形成。
另外,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所述电极包含施加高电压的第一电极和未施加高电压的第二电极,在所述外壳主体安装有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及与所述第一电路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的部位的绝缘罩,所述搭载基板为绝缘基板。
(作用)由于通过绝缘罩而将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电屏蔽,通过使搭载基板具有绝缘性而提高了第一电路与板状金属体之间的屏蔽性,因而,可可靠地防止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以及第一电路与板状金属体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户数据库
- 下一篇:城市高层建筑大规模立体修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