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0737.8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雷思宇;金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C02F1/00;C02F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饮用 水中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饮用水中钼的去除,属于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入水体中,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农药、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直接或间接地使地下水水质变差,饮用水水源地钼超标现象严重。
钼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生物体中。钼在环境中的含量与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过量的钼会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引起人体痛风病、胃肠道不适和肾脏受损等。
常用的除钼方法有硫化物沉淀法、吸附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和选择沉淀法。沉淀法能使水中高浓度钼迅速降低,处理效果好,但处理周期长,除钼深度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离子交换法虽有一定的应用实例,但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树脂易受污染或氧化失效,再生频繁,再生不完全。公告号为CN1085736C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法从钨酸铵溶液中除钼的方法,该发明用强碱性季胺型阴离子树脂作为交换剂,双氧水作再生剂,提高了除钼率,但不适合用于饮用水去除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结构滤芯具有高选择性地去除应用水中的钼,处理效果不受水中其他离子的影响,净化了饮用水的同时,免除了水中超标的钼对人体的危害。经测试,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滤芯后饮用水中的钼能稳定达到饮用水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170的硅藻土20%~40% 铁-铜-锌混合粉 5%~10%
丙烯酸胶黏剂5%~10% 偶氮氨基苯1%~10%
900万~1100万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31%~40%。
优选,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170的硅藻土30%~40% 铁-铜-锌混合粉7%~10%
丙烯酸胶黏剂7%~10% 偶氮氨基苯4%~8%
900万~1100万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35%~40%。
更优选,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170目的硅藻土35% 铁-铜-锌混合粉9%
丙烯酸胶黏剂10% 偶氮氨基苯8%
900~1100万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38%。
所述的铁-铜-锌混合粉的组成比例为32分铁、48分铜、20分锌,其目数为80~200目。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的目数为80~160目。
本发明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按配方量取聚四氟乙烯、硅藻土、铁-铜-锌混合粉、丙烯酸胶黏剂、偶氮氨基苯,混合搅拌均匀之后,置于蜂窝状模具中,高温煅烧成型,冷却至室温后脱模,即得到多孔蜂窝状结构滤芯。在使用时,把本发明裸结构滤芯用无纺布包裹后,再置于不锈钢或塑料壳体以及其他任何相应尺寸的载体内,即可。
本发明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钼的结构滤芯的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控制在400℃~600℃,煅烧时间为180~30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2) 制造工艺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3) 高选择性地去除应用水中的钼,处理效果不受水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4) 净化了饮用水的同时,免除了水中超标的钼对人体的危害;
(5)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滤芯处理饮用水后,水中的钼能稳定达到饮用水标准;
(6) 处理简单,操作方便,尤其适合家庭终端饮用水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例1
按质量百分比计:
170目的硅藻土35% 铁-铜-锌混合粉9%(80目)
丙烯酸胶黏剂10% 偶氮氨基苯8%
1000万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38%(11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亚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