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1363.1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马耕;陶云奇;苏现波;李伍成;杨程涛;丁建础;刘三钧;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43/26;E21B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气 盖层 立体 改造 技术 | ||
1. 一种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其特征是:从地面向未采区煤层顶底板均施工顺层水平井,通过射孔、分段压裂,或者,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向未采区煤层顶底板施工顺层、立体交叉式或多分支长钻孔进行水力压裂,将煤层气储盖层改造成纵横交错的裂隙网络系统,形成“改造体积”,然后在改造体积内施工各种类型的抽采钻孔,与压裂孔一起进行负压抽采,使煤层瓦斯不断解吸、扩散,并通过改造体积被大规模抽采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改造实现对煤岩体基质块形成内部分割,裂缝的张开和扩展增加了裂隙的空间体积,裂隙的延伸增加了裂隙之间的连通,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多裂隙连通网络;将可以渗流的有效储集层打碎,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使得煤层气从任意方向的基质块向裂缝的渗流距离最短,极大地提高储盖层整体渗透率,实现对煤层气储盖层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的全面改造,整个改造的影响范围就是“改造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地面钻井时,从地面向未采区煤层顶底板均施工水平井,水平井的数目为两条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井下钻孔时,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向未采区煤层顶底板施工顺层或立体交叉式或多分支长钻孔,施工钻孔数目要使压裂改造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覆盖改造区域,或分为多组进行分别改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地面钻井时,当煤层顶底板均稳定、易成孔时,采用从地面向煤层顶底板中分别施工水平井同时分段压裂抽采瓦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储盖层立体缝网改造增透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井下钻孔时,当煤层顶底板均稳定、易成孔时,在井下现有巷道中向煤层顶底板中施工顺层长钻孔,同步或交叉压裂抽采瓦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地面向煤层顶底板中施工的水平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煤层顶底板中施工的水平井在水平投影上的夹角为0-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地面向煤层顶底板中施工的水平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煤层顶板中施工的水平井眼在垂向上与煤层间的间距为0~10m,在煤层底板中施工的水平井眼在垂向上与煤层间的间距为0~10m;所述的施工在煤层顶底板中的水平井,均采用分段多簇射孔;所述的压裂为在水平井眼段每隔一定距离下封隔器实施分段压裂,并且使所施工的多口水平井同步分段压裂,对煤层顶底板中的水平井眼之间的煤岩层进行强化处理,使该段煤岩层天然裂隙在平面和纵向上延伸、扩展的同时产生更多的次生裂隙,并最终相互沟通形成复杂的网状裂隙系统,实现煤岩层立体缝网改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从井下向煤层顶底板中施工顺层长钻孔,其特征是:所述的在煤层顶底板中施工的顺层长钻孔在水平投影上的夹角为0-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从井下向煤层顶底板中施工多分支长钻孔,其特征是:所述的在煤层顶底板中施工的水平长钻孔向煤层开分支钻孔,每个分支孔的施工见煤后即完成;所述的压裂均采用多钻孔同步压裂或者交叉式压裂,促使产生更为复杂的立体缝网系统,以增加储层的改造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3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