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触媒型隔火防烟雾复合材料及其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1467.2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郁实;郭姝;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83/04;C08L3/02;C08K3/22;C08K3/26;C08J7/04;C08J7/06;C09D101/28;C09D129/04;C09D7/12;C09D1/00;A62B1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何自刚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型隔火防 烟雾 复合材料 及其 头套 | ||
1.一种光触媒型防火防烟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包括如下原料:
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1重量份
氢氧化铝(Al(OH)3)颗粒0.05-0.5重量份
氢氧化镁(Mg(OH)2)颗粒0.05-0.5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0.005-0.09重量份
硅树脂微粉改性剂0.001-0.25重量份
其中,该材料所需涂覆两种溶液,一种为光触媒溶液;另一种为一种混合溶液,其配比关系为: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低密度聚乙烯原料的熔融指数为2-6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铝(Al(OH)3)颗粒粒径为5nm-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氢氧化镁(Mg(OH)2)颗粒粒径为5nm-8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纳米CaCO3粒径为5-9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脂肪酸酯为六聚甘油硬脂酸六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一倍半酯、三聚甘油油酸三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油酸酯、三聚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ml/m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触媒溶液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锌光触媒溶液、纳米氧化锡光触媒溶液、纳米二氧化锆光触媒溶液、纳米硫化镉光触媒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触媒溶液是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触媒溶液的浓度为1g/L-50g/L。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溶液在聚乙烯薄膜上的喷涂量为1-50g/m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加入淀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的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氢氧化铝(Al(OH)3)颗粒、氢氧化镁(Mg(OH)2)颗粒、纳米碳酸钙(CaCO3)颗粒和硅树脂微粉改性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将混合树脂通过吹塑法得到聚乙烯薄膜,配置在聚乙烯薄膜表面涂覆的混合溶液,配置比例为,在每100体积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10重量份甘油脂肪酸酯、0.1-1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01-5重量份聚乙烯醇,形成的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聚乙烯薄膜上,然后再将光触媒溶液涂覆在聚乙烯薄膜上既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淀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粉、玉米淀粉、葛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的添加量为0.01-0.25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4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形次构件及其组装工艺
- 下一篇:两自由度天线测试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