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1523.2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维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1Q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手持式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手持装置具有一近场无线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天线,其配置于手持装置的背盖或电池盖的外表面上,藉以省去一亚铁盐层(ferrite sheet),传统上该层用以隔离近场无线通信天线与手持装置内部的电子零件的相互干扰。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手持装置整合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常见的手持装置通常支援通过2G及3G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通信,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除了2G及3G无线通信系统外,许多智慧型手机更支援通过无线网路(Wireless LAN,WLAN)及3GPP长期演进技术(3GPP Long Term Evolution;3GPP LTE)系统进行封包传输,以及进一步支援NFC技术进行短距离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
图1所示,传统手持装置1至少包含一壳体11、一背盖13、一电路板15、一NFC天线17、一亚铁盐层19及一电池21。NFC天线15设置于背盖13的内表面131,且并经由一传输元件171电性连接至电路板15,其中传输元件171可为一顶针(pogo pin)、一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或任一可传输信号的金属元件。为满足手持装置轻薄化的趋势,NFC天线17与电路板15及电池21间的间距将变得相当小。在此情况下,手持装置1必须加上亚铁盐层19于NFC天线17与电路板15及电池21间,以减低电路板15上的电子元件以及电池21对NFC天线17的干扰。如此一来,手持装置1的成本因亚铁盐层19而增加,且NFC天线17的设置亦被局限住。
有鉴于此,如何省去手持装置的亚铁盐层,并可弹性地设置NFC天线于手持装置上,乃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装置,该手持式装置具有一NFC天线设置于背盖、电池盖或手持式装置壳体的外表面。如此一来。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不需设置一亚铁盐层于NFC天线与电路板及电池间,因此减少手持装置的制造成本,并增加设置NFC天线的弹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了一种手持式装置,其包含一壳体、一盖体、一电路板、一电池以及一NFC天线。该盖体与该壳体组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具有一外表面及一贯穿孔。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电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NFC天线包含一金属层以及一传输元件。该金属层图样化于该盖体的该外表面上。该传输元件通过该贯穿孔电性耦合该金属层至该电路板。该NFC天线经由该盖体与该电池及该电路板隔离一距离。
于参阅图式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后,此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手持式装置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2的示意图;以及
图3描绘本发明的NFC天线形成于背盖的外表面的一实施方面。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手持装置
11 壳体
13 背盖
15 电路板
17 NFC天线
19 亚铁盐层
21 电池
131 内表面
171 传输元件
3 手持装置
31 壳体
33 盖体
35 电路板
37 NFC天线
39 电池
41 容置空间
331 外表面
371 金属层
371a 第一端点
371b 第二端点
373 传输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