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碎屑岩中方沸石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1978.4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霞;李培俊;石彦;李建良;丁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碎屑岩 中方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快速、准确测定碎屑岩中方沸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岩性是评价储层电性、含油性和物性关系的基础。
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方沸石的干涉色为全消光,石英、长石的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色,碳酸盐矿物的干涉色为高级白色。鉴于这种情况,由碎屑岩制成的岩石薄片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的干涉色通常为高级白色,所以,通常情况下,认定其中干涉色为高级白色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很高,而认定其中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色的石英、长石和干涉色为全消光的方沸石含量很少或者不存在。由此,含有方沸石的碎屑岩将被误鉴定成碳酸盐岩。
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岩类,倘若岩性定性不准确,就无法对整个储层的性质进行讨论,也无法确定出岩性、电性、含油性和物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严重影响石油勘探开发找油方向以及新油田的发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快速、准确测定碎屑岩中方沸石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中方沸石的测定方法,包括制取碎屑岩的岩石薄片,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测定碎屑岩中方沸石的方法,所述步骤包括:
在正交偏光显微镜的相应位置插入石膏试板;
将所述岩石薄片固定在正交偏光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测定所述岩石薄片中方沸石的含量。
作为优选,所述测定岩石薄片中方沸石的含量包括:
选用低倍物镜,对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初测;
选用高倍物镜,对所述岩石薄片进行进一步的精测。
作为优选,所述初测包括:
选用低倍物镜,从目镜处选取初测视域,全面巡视所述初测视域,初步目估出呈现一级红干涉色的面积占所述初测总面积的百分数。
作为优选,所述精测包括:
选用高倍物镜,从目镜处选取精测视域,全面巡视所述精测视域,目估出呈现一级红干涉色的面积占所述精测视域总面积的百分数。
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中方沸石的测定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中方沸石的鉴定方法,在正交偏光显微镜的相应位置插入了石膏试板,使得在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时,方沸石呈现一级红干涉色,石英、长石的干涉色发生变化,碳酸盐矿物的干涉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将方沸石,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区分开,进而测定出碎屑岩中方沸石的含量,具有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准东火烧山油田火11井平地泉组P2p1518.20米的岩样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913-2004《岩石制片方法》中的方法制取碎屑岩的岩石薄片,采用以下步骤测定该岩石薄片中方沸石的含量,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在正交偏光显微镜的相应位置插入石膏试板;
步骤2:将岩石薄片固定在正交偏光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步骤3:测定岩石薄片中方沸石的含量。
步骤31:选用低倍物镜,对岩石薄片进行初测:选用低倍物镜,从目镜处选取初测视域,全面巡视初测视域,初步目估出呈现一级红干涉色的面积占初测总面积的百分数为80%左右。即该样品中方沸石的含量为80%左右。
步骤32:选用高倍物镜,对所述岩石薄片进行进一步的精测:选用高倍物镜,从目镜处选取精测视域,全面巡视精测视域,目估出呈现一级红干涉色的面积占精测视域总面积的百分数为85%左右。即该样品中方沸石的含量为85%左右。
本发明提供的碎屑岩中方沸石的鉴定方法,在正交偏光显微镜的相应位置插入了石膏试板,使得在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时,方沸石呈现一级红干涉色,石英、长石的干涉色发生变化,碳酸盐矿物的干涉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将方沸石,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区分开,进而测定出准东火烧山油田火11井平地泉组P2p1518.20米的岩样中方沸石的含量为85%,具有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