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碰撞磁流变减振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22217.0 申请日: 2011-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2359538A 公开(公告)日: 2012-02-22
发明(设计)人: 谭和平;谢宁;刘强;谭晓婧 申请(专利权)人: 谢宁
主分类号: F16F9/53 分类号: F16F9/5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0700 重庆***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汽车 碰撞 流变 减振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碰撞磁流变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的拥有量的增加,汽车发生碰撞机率也大大增加,为了降低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对车辆和乘员造成损害,人们研发了各种汽车碰撞减振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93245003.2的“汽车碰撞活塞减振器”,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200420087894.9的“一种汽车碰撞防护减振器”;由于“汽车碰撞活塞减振器”提供的是恒定的阻尼力,而“一种汽车碰撞防护减振器”提供的是弹性减振,所以,使用这些汽车碰撞减振器对于汽车在发生碰撞时降低车辆和乘员的损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现代碰撞理论认为:在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要求汽车碰撞减振器产生的阻尼力要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渐增加的过程,即:在汽车碰撞接触开始时要求汽车碰撞减振器提供一个较小的阻尼力,而随着汽车碰撞的持续发展而要求汽车碰撞减振器产生的阻尼力要逐渐增大,才能使碰撞对车辆和乘员的造成损害降至最低,因此,现有的汽车碰撞减振器的性能难以满足汽车发生碰撞时对减振器的要求而减振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汽车碰撞减振器减振效果较差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全新的汽车碰撞减振器,即:一种汽车碰撞磁流变减振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碰撞磁流变减振器,其包括工作缸、撞击活塞、撞击活塞杆和阻尼管,撞击活塞置于工作缸内的一端,撞击活塞的直径小于工作缸的内径,撞击活塞的一端与撞击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撞击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工作缸一端的滑动轴承从工作缸内伸出,撞击活塞的另一端的外圆周上安装有滑动轴承和密封圈,在撞击活塞的另一端与工作缸底部的空间内充满了磁流变液;工作缸的底部至少固定了一根阻尼管,且固定在工作缸底部的阻尼管的一端与工作缸是连通的,在阻尼管与工作缸连通处的阻尼管一端的口部安装有滑动活塞,在阻尼管的末端固定有密封档板,在密封档板的中心开有圆孔,在圆孔内固定有密封膜片,在阻尼管的滑动活塞与密封膜片之间充满了硅油,在阻尼管的外圆周上安装有永久磁体,并且,阻尼管是由不导磁材料构成的圆管形;滑动活塞的外径小于阻尼管的内径,在滑动活塞的外圆周上安装有密封圈,阻尼管末端密封档板上圆孔的直径小于滑动活塞的直径。

本发明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在发生一些小的撞击,当撞击能量不足以使密封膜片暴裂时,碰撞磁流变减振器并不作用,当开始发生较大的撞击时,当撞击活塞杆受到撞击后,撞击活塞杆使撞击活塞向工作缸底部运动并压缩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在受到撞击活塞的压缩后使工作缸内的压力增大,因在零磁场的条件下磁流变液是流动性良好的液体,由于液体是不能被压缩的,同时由于阻尼管与工作缸是连通的,所以,受到撞击活塞压缩的磁流变液将压力通过阻尼管口部的滑动活塞、阻尼管的滑动活塞与密封膜片之间的硅油传递到阻尼管末端密封档板圆孔内的密封膜片上,当密封膜片承经受不住撞击传递过来的压力发生暴裂后,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将推动阻尼管口部的滑动活塞、滑动活塞推动阻尼管内的硅油,使硅油从阻尼管末端密封档板上的圆孔流出,同时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开始进入到阻尼管内,此时,撞击活塞受到的阻尼力较小;随后,在撞击能量的继续作用下,撞击活塞将继续推动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和处于阻尼管口部的滑动活塞向阻尼管的末端行进,阻尼管内的硅油将继续从阻尼管末端密封档板上的圆孔流出,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将继续进入到阻尼管内,由于阻尼管的外圆周上安装有永久磁体,因此,进入到阻尼管内的磁流变液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因其粘度变高而被“固化”,“固化”后的磁流变液在阻尼管内流动时将受到较大的阻尼力,从而使撞击活塞受到的阻尼力开始增大;随着被撞击活塞压入到阻尼管内的磁流变液的不断增多而使“固化”的磁流变液不断增加,将使得撞击活塞受到的阻尼力也不断增大;当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将阻尼管内的滑动活塞推动到阻尼管末端密封档板上的圆孔处时,撞击活塞将停止运动,使撞击活塞受到的阻尼力最大。由此可知:本发明是将汽车在碰撞时产生的撞击能量通过撞击活塞来压缩工作缸内的磁流变液,使其不断地进入到外圆周上安装有永久磁体的阻尼管中,使进入到阻尼管内磁流变液的不断增多(亦即是:被“固化”的磁流变液不断增多),使磁流变液在阻尼管内流动的阻尼力不断增大,从而使撞击活塞产生一个不断增大的阻尼力来达到减振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宁,未经谢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22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