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2551.6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孙国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2D5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中 飞行 全方位 吸附 微型 机器人 | ||
1.一种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装置(1)、吸附关节臂(2)、关节臂驱动舵机(3)、四个旋翼(4-1、4-2、4-3、4-4)、四个旋翼电机(5-1、5-2、5-3、5-4)、四个驱动器(6-1、6-2、6-3、6-4)、机器人本体(7)、远程遥控器(8),吸附装置(1)设置在吸附关节臂(2)的一端,该吸附关节臂(2)的另一端与关节臂驱动舵机(3)的输出轴连接,该关节臂驱动舵机(3)设置在舵机支架上,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7)的上面,四个旋翼(4-1、4-2、4-3、4-4)固定安装在各自的旋翼电机(5-1、5-2、5-3、5-4)上,四个驱动器(6-1、6-2、6-3、6-4)分与各自的旋翼电机(5-1、5-2、5-3、5-4)连接,远程遥控器(8)发送控制命令给机器人本体(7)实现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机器人本体(7)包括四旋翼支撑架(9)、本体控制单元(10)以及起落支架(11),四个旋翼电机(5-1、5-2、5-3、5-4)、四个驱动器(6-1、6-2、6-3、6-4)设置在旋翼支撑架(9)上,起落支架(11)设置在旋翼支撑架(9)下,本体控制单元(10)设置在旋翼支撑架(9)的中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本体控制单元(10)包括单片机控制器(12)、高精度三轴陀螺仪(1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14)、超声波传感器(15)、无线数字接收模块(16),高精度三轴陀螺仪(1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14)分别设置在单片机控制器(12)上,高精度三轴陀螺仪(13)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14)用于感知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姿态,并反馈给单片机控制器(12);超声波传感器(15)设置在吸附关节臂(2)上,测量机器人本体(7)与吸附栖息目标的距离,通过串口传输到单片机控制器(12);操作者通过远程遥控器(8)发出的控制命令信号(17)通过无线数字接收模块(16)接收由串口传输到单片机控制器(12);单片机控制器(12)通过IO口与关节臂驱动舵机(3)连接,用于实现吸附装置(1)在机器人本体(7)上的180°转动,达到机器人在本体上方目标全方位吸附的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吸附装置(1)采用负压吸附装置、静电吸附装置或真空吸附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吸附装置(1)采用负压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本体(18)、复合密封裙(19)、负压腔(20)、压力传感器(21)、涡轮浆(22)、涡轮电机(23)、涡轮电机驱动器(24),复合密封裙(19)设置在吸附装置本体(18)的外侧面四周,在吸附装置本体(18)的内侧面中央位置设置负压腔(20),涡轮电机(23)的旋转轴与涡轮浆(22)连接,涡轮电机(23)的壳体与负压腔(20)连接,涡轮浆(22)位于负压腔(20)内,涡轮电机(23)带动涡轮浆(22)在负压腔(20)内高速旋转,将负压腔(20)的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压力传感器(21)设置在负压腔(20)内,用于测量负压腔(20)内的压力传输给机器人本体(7)的单片机控制器(12);涡轮电机驱动器(24)通过IO口与机器人本体(7)的单片机控制器(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吸附装置(1)采用静电吸附装置,包括正负电极(27)、绝缘体(28)、吸附装置本体(29)、高压DC-DC模块(30),正负电极(27)交替嵌在绝缘体(28)表面,该绝缘体(28)设置在吸附装置本体(29)的外侧面,高压DC-DC模块(30)的输出与正负电极(2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复合密封裙(19)采用内层密封(25)和外层密封(26)相结合的密封,即在负压腔(20)外设置内层密封(25),在该内层密封(25)外设置外层密封(26),内层密封(25)采用弹性材料,外面包裹耐磨布料,外层密封(26)采用橡胶材料喇叭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25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限制内燃发动机热负载的方法
- 下一篇:可管、可查、可巡视的监控系统的智能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