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麻纤维异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3878.5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148 | 分类号: | D06M13/148;D06M16/00;C12S11/00;D06M15/11;D06M15/15;D06M13/34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5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麻纤维 异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麻纤维异味的方法,属于材料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麻纤维作为第二大天然纤维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黄麻、红麻、槿麻等纤维材料,因其纤维刚性强、价格低,在汽车内饰、家庭装饰及日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麻纤维天然具有一种难以去除的异味,这种气味虽然不强烈,且对人体无害,但若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使用麻纤维产品,这种异味对于很多使用者都会造成不适,这就限制了麻纤维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处理方法去除麻纤维天然的异味。
为了去除麻纤维材料天然所具有的异味,人们采用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近来人们更多的采用将香精香料喷涂在麻纤维上来遮盖异味以改善麻纤维气味的方法。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16548A公开了一种改善干湿态下麻纤维气味的方法,将3-7份的红橘油均匀地喷涂在100份麻纤维上,喷洒距离为5-10cm,将喷洒后的麻纤维在21-25℃、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放置12-24h后,进行干湿态的气味测试,然后再把测试过的麻纤维继续放在敞开的器皿中15天,再测试气味;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麻纤维干湿状态下的气味,并增强了麻纤维的抗霉变性。
上述技术中,红橘油对麻纤维气味的改善是依靠其自身的遮盖性作用,是暂时性的,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掉异味。另外,红橘油属于香精香料,属精细化学品,作为化学试剂,都会对人体有危害作用,不够安全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红橘油对麻纤维气味的改善是依靠其自身的遮盖性作用,是暂时性的,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掉异味;进而提出一种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从根本上去除麻纤维天然异味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红橘油虽然是天然香精香料的一种,但仍属于化学试剂,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提出一种不含化学试剂、环保安全的去除麻纤维异味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麻纤维异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除味剂中加入溶剂稀释成稀释液;
(2)将上述稀释液喷洒在麻纤维上,保持麻纤维的温度为除味剂活性温度,将麻纤维进行放置;
其中,所述除味剂包括微生物菌群,所述微生物菌群能够将硫化物、硫醇类物质、胺类物质、脂肪酸、醛类物质、酮类物质或吲哚转化为无异味的物质。
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喷洒的方式为在麻纤维表面进行均匀喷洒或在对所述麻纤维进行开松时均匀喷洒。
所述活性温度为20-50℃。
所述活性温度为30-45℃。
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麻纤维置于封闭的有氧环境中进行温度的保持。
放置时间为1-7天。
所述微生物菌群为双岐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酵母菌、枯草杆菌、乳酸菌、光合菌、亚硝酸菌、硝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效活菌数大于等于2亿个/克。
所述除味剂还包括营养物质。
所述微生物菌群与所述营养物质的质量比为1:2-1:5。
所述营养物质为葡萄糖、果糖、饴糖、蔗糖、淀粉、铵盐、硝酸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蛋白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玉米浆、酵母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除味剂在所述稀释液中的浓度为0.06-0.25g/L;喷洒后,喷洒到所述麻纤维上的所述除味剂的质量为所述麻纤维重量的1/4-1/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去除麻纤维异味的方法中,所采用的除味剂包括微生物菌群,所述微生物菌群对于引起麻纤维异味的硫化物、硫醇类物质、胺类物质、脂肪酸、醛类物质、酮类物质或吲哚等可以进行分解,将其转换为无异味的物质,从而在根本上达到永久消除麻纤维异味的效果;又由于除味剂在喷洒到麻纤维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菌群会逐渐进入到麻纤维内,这样对于存在于麻纤维内部的引起异味的物质,微生物菌群同样能够进行分解转化,从而能够达到彻底消除麻纤维异味的效果;此外,所采用的除味剂为微生物制剂,对人体无损害,环保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3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