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基质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4235.2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华;李海波;孙铁珩;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戚羽 |
地址: | 11001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土壤 渗滤 基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土壤渗滤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渗滤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土壤渗滤处理技术是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 揉进现代的厌氧、好氧的污水处理工艺, 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工程技术, 可实现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目的。目前, 国内外对土壤渗滤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理效果验证、进水负荷优化和微生物学特征分析等方面。但是,传统的土壤渗滤基质由于渗透性较差,导致处理负荷低,脱氮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处理基质的基质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增强基质的渗透性,提高土壤渗滤系统的处理负荷,提高脱氮效率。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处理基质,包括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照体积百分比,草甸棕壤50-60%,活性污泥3-7%,炉渣33-47%。
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处理基质,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
1.从市政污水处理厂采集压滤后的新鲜活性污泥,自然干化至含水率50-60%,粉碎过16目筛,备用。
2.取无烟煤炉渣,筛选直径5-8毫米,备用。
3.取草甸棕壤样品,自然风干,挑去碎石等杂物,过100目筛,备用。
4.将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均匀,其中:草甸棕壤50-60%,活性污泥3-7%,炉渣33-47%,控制含水率5-8%,得到土壤渗滤基质成品。
5.将步骤4得到的土壤渗滤基质均匀填充到土壤渗滤系统中,分析基质的渗透性、处理负荷和脱氮效率。
本发明通过在土壤渗滤基质中添加适当粒度和体积比的炉渣以改善基质的渗透性能,提高系统的处理负荷,提高脱氮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处理基质,包括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照体积百分比,草甸棕壤50%,活性污泥3%,炉渣47%。
其制备方法为:
1.从市政污水处理厂采集压滤后的新鲜活性污泥,自然干化至含水率50%,粉碎过16目筛,备用。
2.取无烟煤炉渣,筛选直径5毫米,备用。
3.取草甸棕壤样品,自然风干,挑去碎石等杂物,过100目筛,备用。
4.将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均匀,其中:草甸棕壤50%,活性污泥3%,炉渣47%,控制含水率5%,得到土壤渗滤基质成品。
5.将步骤4得到的土壤渗滤基质均匀填充到土壤渗滤系统中,分析基质的渗透性、处理负荷和脱氮效率。
实施例2
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处理基质,包括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照体积百分比,草甸棕壤55%,活性污泥5%,炉渣40%。
其制备方法为:
1.从市政污水处理厂采集压滤后的新鲜活性污泥,自然干化至含水率55%,粉碎过16目筛,备用。
2.取无烟煤炉渣,筛选直径7毫米,备用。
3.取草甸棕壤样品,自然风干,挑去碎石等杂物,过100目筛,备用。
4.将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均匀,其中:草甸棕壤55%,活性污泥5%,炉渣40%,控制含水率7%,得到土壤渗滤基质成品。
5.将步骤4得到的土壤渗滤基质均匀填充到土壤渗滤系统中,分析基质的渗透性、处理负荷和脱氮效率。
实施例3
一种污水土壤渗滤处理基质,包括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照体积百分比,草甸棕壤60%,活性污泥7%,炉渣33%。
其制备方法为:
1.从市政污水处理厂采集压滤后的新鲜活性污泥,自然干化至含水率60%,粉碎过16目筛,备用。
2.取无烟煤炉渣,筛选直径8毫米,备用。
3.取草甸棕壤样品,自然风干,挑去碎石等杂物,过100目筛,备用。
4.将草甸棕壤、活性污泥和炉渣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均匀,其中:草甸棕壤60%,活性污泥7%,炉渣33%,控制含水率8%,得到土壤渗滤基质成品。
5.将步骤4得到的土壤渗滤基质均匀填充到土壤渗滤系统中,分析基质的渗透性、处理负荷和脱氮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