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用支腿装置及混凝土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4786.9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余德海;邝昊;杨钢;李乡安;易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10 | 分类号: | B60S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用支腿 装置 混凝土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装置及具有该支腿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诸如混凝土泵车、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在工作时常需要采用支腿装置进行支撑,以避免作业时负荷过大而造成工程机械的倾覆,支腿装置通常包括两个前支腿及两个后支腿,每个支腿都有收起和展开两种状态。当工程机械需要移动时,需要收起支腿,以便于移动;当工程机械需要作业时,需要展开支腿,以实现支撑。
图1示出了一种混凝土泵车的支腿装置40,该支腿装置40包括铰接于泵车底盘中的回转底座30上的二摆动式前支腿41及二摆动式后支腿43,每一支腿与回转底座30之间采用单油缸50驱动,从而实现支腿的收起和展开。然而,采用单油缸结构,油缸的行程较长,且力学设计也不尽合理,油缸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推开支腿;尤其当泵车尺寸大,行程长时,采用该结构更加显得不足,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点:
1、油缸在支腿展开与复位后,占用空间大,泵车侧面空间不够时,将会影响整个泵车的尺寸;
2、需要很长的油缸才能达到设计的展开角度,且泵车尺寸越大时所需油缸行程越长;长行程的油缸制造与维护费用高;
3、单油缸需要很大的油缸力才能推开支腿,为了提供大的油缸力,需要增加油缸的尺寸,油缸的体积增加,制造成本增加;且会增加整个泵车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工程机械用支腿装置以及具有该支腿装置的混凝土泵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装置,包括铰接于工程机械底盘上的摆动式支腿、伸缩式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摆动式支腿与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用于将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式支腿,以驱动该摆动式支腿相对于所述底盘摆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式支腿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上。
优选地,该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摆动式支腿以及底盘构成平面四连杆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处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摆动式支腿铰接处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处到所述第一连杆与伸缩式驱动装置铰接处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另一端向内弯曲。
优选地,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
优选地,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及所述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式支腿上方或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装置,所述摆动式支腿以及伸缩式驱动装置铰接于该底盘上。
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回转底座,所述摆动式支腿以及伸缩式驱动装置铰接于该回转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摆动式支腿铰接于该回转底座的前部,且收拢时紧邻该回转底座的侧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伸缩式驱动装置与支腿直接连接时相比,可以降低伸缩式驱动装置的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支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支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支腿装置的在收拢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及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支腿装置,该支腿装置为混凝土泵车用支腿装置,用以为混凝土泵车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支撑,防止翻车。该支腿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安装于混凝土泵车的底盘10上,该底盘10作为混凝土泵车底盘,其上通常还安装有的泵送系统、臂架系统、液压系统以及电控系统等(图未示)。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支腿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汽车起重机等其他需要支腿进行支撑的工程机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造生物碳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交换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