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4831.0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红太阳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42 | 分类号: | C08J9/42;B29C5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海绵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布的制造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将光触媒材料与海绵布结合以有效清除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在5—25纳米之间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它可以将空气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吸附到其表面,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将其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方简单、制造工艺简单的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浸泡:将海绵置于光触媒溶液中充分浸泡后取出;
2)烘干:将浸泡后的海绵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在50—70℃之间;
3)压平:将烘干后的海绵置于2500—3000牛顿力的压块下进行压平处理,压平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成海绵布;
上述光触媒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
天然乳胶:25—35份,纳米二氧化钛:1—3份,硅丙:2—4份,丙烯酸:5—15份,水:40—70份。
上述光触媒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
天然乳胶:28—32份,纳米二氧化钛:1.5—2.5份,硅丙:2.5—3.5份,丙烯酸:8—12份,水:50—60份。
上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在5—10纳米之间。
本发明的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具有杀菌彻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寿命长,不产生新的污染,性能稳定等特点;不仅具有传统海绵布的特点,还具有止滑的特点,可作为止滑布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浸泡:将海绵置于光触媒溶液中充分浸泡后取出;
2)烘干:将浸泡后的海绵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50℃;
3)压平:将烘干后的海绵置于2500牛顿力的压块下进行压平处理,压平时间控制在30分钟成海绵布;
上述光触媒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
天然乳胶:25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硅丙:2份,丙烯酸:15份,水:40份。
上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在5—10纳米之间。
实施例2:
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浸泡:将海绵置于光触媒溶液中充分浸泡后取出;
2)烘干:将浸泡后的海绵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在60℃;
3)压平:将烘干后的海绵置于3000牛顿力的压块下进行压平处理,压平时间控制在15分钟成海绵布;
上述光触媒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
天然乳胶:35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硅丙:4份,丙烯酸:5份,水:70份。
上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在5—10纳米之间。
实施例3:
一种光触媒海绵布的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浸泡:将海绵置于光触媒溶液中充分浸泡后取出;
2)烘干:将浸泡后的海绵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在70℃;
3)压平:将烘干后的海绵置于2800牛顿力的压块下进行压平处理,压平时间控制在20分钟成海绵布;
上述光触媒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而成:
天然乳胶:30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硅丙:3份,丙烯酸:10份,水:55份。
上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在5—10纳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红太阳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红太阳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