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等温核酸检测试剂及其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25230.1 申请日: 2011-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2399871A 公开(公告)日: 2012-04-04
发明(设计)人: 龙飞;彭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70;C12R1/93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地址: 51053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耐热 等温 核酸 检测 试剂 及其 试剂盒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等温核酸检测试剂,及含有该试剂的检测试剂盒。本发明同时还涉及一种等温核酸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体外诊断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病原培养和分离、免疫学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等,一直以来,病原微生物的体外培养是病原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据微生物学家的估计,采用目前的培养技术,仅有约1%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培养。为满足体外诊断的巨大需求,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建立了众多的快速检测技术。

现有的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荧光法、同位素标记抗体法、乳胶凝集法、免疫传感器法、免疫扩散法及免疫色谱法等;第二类是以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核酸探针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其中的PCR方法是核酸扩增技术的典型代表,该技术是由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n等人于1985年发明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PCR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PCR技术以其快速、灵敏和特异的优势,不仅日益取代了传统的诊断方法,而且使以往无法完成的诊断成为了可能。

尽管PCR技术长期以来占据着核酸扩增垄断技术的地位,新近研发的一系列等温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正逐渐成为PCR技术的替代技术而被广泛应用。与PCR技术相比,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特点是可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实现核酸的扩增。由于扩增反应的全过程均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使它们对仪器的要求大大简化,可通过加热模块、水浴槽等简单的,甚至是非专业的设备完成反应。目前常用的等温技术有以下几类: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

自主序列复制技术(Self-sustained Sequence Replication ,3SR)

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

单引物等温扩增技术(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SPIA)

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

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链替代扩增技术(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

这些核酸扩增技术(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等)的扩增产物为DNA或RNA,与之相对应的扩增产物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泳分析:常规凝胶电泳后用EB或SYBR GreenⅠ染色,在1%-1.5%琼脂糖凝胶中可以轻易识别。目前该方法已很少使用;

杂交技术:产物通过与特异性探针标记的序列杂交,如32P标记的寡核苷酸序列与扩增产物进行Northern 杂交以检测扩增产物;

酶联凝胶(enzyme-linked gel assay,ELGA)技术:用非放射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探针检测扩增产物。未杂交的探针通过在凝胶电泳中得以分离,然后将凝胶置于有HRP底物的溶液中孵育,则可目测反应结果;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技术:5’端标记有生物素的捕获探针将扩增产物固定在链霉亲和素结合的磁珠上,下游引物的5’末端含有和钉标电化学发光检测探针互补的序列。扩增产物与ECL探针形成复合物,携带该复合物的磁珠被电极的表面磁性捕获。电极上的电压引起电化学发光(ECL)反应。已杂交上的钉标磁珠发出的光和扩增反应产生的扩增产物总量成比例对应,由此可以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5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