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芽孢杆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6838.6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欢;郑展望;荆政;苏玉刚;周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江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04 | 分类号: | C12P1/04;C12R1/085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芽孢 杆菌 絮凝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了一种芽孢杆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絮凝剂产生菌,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早就发现,最早的絮凝剂产生菌是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
1976年,Nakamura j.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uae)AJ7002产生的絮凝剂效果最好。1985年,Takagi H等人研究了拟青霉素(Paecilomyces sp.l-1)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PF101。PF101对微生物细胞、啤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纤维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1986年,Kurane等人利用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制成功生物絮凝剂NOC-1,对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之一。
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它们大量存在于土壤和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很长时间以来,早就发现一些微生物有细胞絮凝现象,但一直未对其产生重视,近十几年来,细胞絮凝技术才作为一种简便和经济分离技术在连续发酵及产品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其主要成分有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从其来源看,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此它具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一切优点。同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工作目前还是主要筛选优良的菌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和适应特种要求的各种絮凝剂。
国内类似技术:
1、胡筱敏等人的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12572.6,公开号CN101327975A),主要以戴尔福特食酸菌为生产菌株制备微生物絮凝剂。该技术以出发菌株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后产物以有机溶剂提取,再经减压浓缩,并冷冻干炼获得微生物絮凝剂成品。
2、清华大学孙燕等3人的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发酵行业的副产物菌体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03128.5,公开号CN101254969A),将克雷伯氏杆菌接入含甘油或葡萄糖的种子培养基,继而在发酵罐中进行厌氧或有氧发酵,采用膜过滤和离心手段进行固液分离,所得固体部分可直接作为微生物絮凝剂使用。
本发明涉及一株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作为出发菌株的微生物絮凝剂,该微生物絮凝剂商品名WCF。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絮凝效率高,制备方法简便,发酵周期短,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芽孢杆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芽孢杆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筛选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优良菌株;
以二、三十种细菌、酵母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筛选菌株, 通过对高岭土作为筛选底物,其具体方法为,在Φ18mm×200ml的玻璃试管中加入0.5%的高岭土悬浮液40ml,再加入0.5ml培养成熟的各种微生物培养液,震荡或摇匀5min,静止10 min,对比其各种微生物菌种产生的絮凝效果, 蜡状芽孢杆菌是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种之一。
本发明选用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为生产菌株,保藏编号CGMCC1.447,保藏地点: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本菌种购自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
a、配制培养基:
1)斜面培养基:蛋白胨10.0g,牛肉浸膏3.0g,NaCl5.0g,琼脂15.0g,蒸馏水1.0L,pH7.0;
2)种子培养基:淀粉1-5%,葡萄糖0.1-1.0%,蛋白胨0.1-1.5%,玉米浆0.5-5%,磷酸氢二钾0.1-1.0%,其余为水,pH7.0;以上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3)发酵培养基:淀粉1-10%,豆饼粉0.5-1.5%,磷酸氢二钾0.1-1.0%,氯化钙0.5-2.0%,硫酸镁0.001-0.10%,其余为水,pH7.0,灭菌;以上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b、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江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江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尺寸多点触摸系统的标定方法
- 下一篇:转印结构及制造转印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