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马尾松生长的复合微生物颗粒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6951.4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昂;靳爱仙;周国英;黄鹏飞;何苑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马尾松 生长 复合 微生物 颗粒 及其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马尾松生长的复合微生物颗粒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也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耐干旱瘠薄,为酸性土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产于秦岭、淮河流域以南,东起沿海低山丘陵,西至川西大相岭东坡,南达华南南部,台湾有少量分布。经济价值高,用途广,其木材供建筑、家具及水中工程用,根部可培养茯苓,树干可供采割松脂,树皮可制胶粘剂和人造板,松枝、松针、松籽、花粉、球果等均可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木材和纸张的需求不断增加,马尾松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种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集约经营,导致马尾松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此外,我国南方贫瘠山地的马尾松,远看成林近看不成材,干旱和营养贫乏是限制马尾松速生丰产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护土壤养分平衡,保证速生丰产,科学施肥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国林木施肥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马尾松施肥研究的文献不多,从已经进行的研究表明,我国南方马尾松林区的土壤大都表现出缺磷少钾中等氮的特点,马尾松施肥以磷肥为主,配合施氮、钾肥。马尾松属典型的外生菌根营养型树种,菌根在马尾松生长过程中作用重大,而菌根本身就是一种活物质肥料。优良的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具有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如合成维生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激素、酶类以及抗生素等),不仅能促进植物良好生长,而且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可见,实现幼苗人工菌根化在马尾松造林中十分重要,而其菌剂的研制也备受人们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含有菌根菌的菌剂大多为单一纯培养体接种物,缺少树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植株生长效果不十分明显,成本高,推广受限。研制含有外生菌根真菌与溶磷、解钾等功能菌,Ca、Mg、Cu等中微量元素的高效复合菌剂,将会更有效地发挥外生菌根菌的作用。马尾松外生菌根菌和溶磷菌、解钾菌等能建立互相促进的良好互生关系,作为马尾松复合微生物颗粒剂的组成部分可调整土壤微生态失调、促进植株生长和治病、防病作用。在生物改良土壤等措施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可迅速补充土壤养分,保证林木速生丰产,这是培肥地力的必要手段。同时,随着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以及伴随林木的生长,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往往得不到及时补充,严重影响了大量元素作用的充分发挥和马尾松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添加中微量元素十分必要。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马尾松复合微生物颗粒剂,促进马尾松根系对所需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马尾松生长。增强土壤保持水肥的能力,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在防治土壤地力衰退方面意义重大。且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廉,肥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促进马尾松生长的复合微生物颗粒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促进马尾松复合微生物颗粒剂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促进马尾松生长的复合微生物颗粒剂,包括:包膜了的含菌根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固体培养物、氮肥、磷肥、钾肥、中微量元素和土壤改良剂,所述的菌根菌为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Pers.)Roussel)保藏编号:CFCC 87555,和彩色豆马勃菌(Pisolithus tinctorius(Pers.)Coker&Couch)保藏编号:CFCC8029中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溶磷菌为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yL14,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1356;所述的解钾菌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保藏编号:ACCC 01434。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颗粒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
包膜了的含菌根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固体培养物 16-64%
氮肥: 4-20%
磷肥: 6-22%
钾肥: 6-22%
中微量元素: 2-6%
土壤改良剂: 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枸杞叶蛋白粉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