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MgB2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7753.X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闫果;刘国庆;孙昱艳;焦高峰;冯建情;王庆阳;杨芳;李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2/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gb sub 超导 线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导材料加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芯MgB2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gB2超导体自2001年发现以来,由于其临界温度为39K,具有相干长度大、不存在晶界弱连接等优点,倍受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在经过了十年的大量、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元素掺杂是提高MgB2线材高场载流能力的有效手段,而TiC掺杂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掺杂物之一。MgB2线材制备尤其是满足实用化要求的线材制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国际上多个厂家(如美国Hype Tech公司,意大利Columbus公司等)已经具备批量化提供接近实用化的千米级MgB2多芯线材。美国Hype Tech公司所采用的是连续管线成型(CTFF:Continuous Tube Forming Filling)工艺,该工艺需要复杂且昂贵的设备作为基础,国内外只有少数几家科研机构采用该工艺。意大利Columbus公司采用的是传统的粉末套管法(PIT)工艺,该工艺简单,易操作,是目前制备MgB2线材采用最多的工艺。
CTFF技术制备MgB2超导线材,是直接将MgB2粉末置于金属带上,通过连续包覆焊管的方法制备成线材,然后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热处理。该技术流程曾用于Bi系高温超导带材,技术也相对成熟,但是存在加工设备较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目前仅有少数研究单位采用该工艺制备MgB2线带材。粉末套管法(PIT)是制备MgB2线材的主要技术之一,PIT技术加工MgB2线材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即先位法(ex-situ)和原位法(in-situ)。Ex-situ PIT技术采用反应成相后的MgB2作为先驱粉末直接装入金属管中,通过旋锻、拉拔和轧制工艺制备成一定尺寸的线材。该技术的特点是工艺简单,非常适合批量化生产。但是由于MgB2材料具有类似陶瓷的脆性,ex-situ PIT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高强度的Fe基包套材料,对MgB2芯丝施加足够的应力约束以增强晶粒连接。同时,冷加工过程中会导致线材中的MgB2芯丝形成裂纹等宏观缺陷,导致线材性能急剧降低。
In-situ PIT技术采用Mg粉和B粉按MgB2的原子数比装入金属管中,通过拉拔、轧制工艺制备成一定尺寸的线材,再进行热处理,最终在线材中生成MgB2相。In-situ PIT技术的优点是在热处理过程中Mg熔化后与B反应成相,从而可以弥合加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微裂纹,最终线材中的MgB2超导相晶粒连接较好。但是由于很多包套材料包括常用的Nb、Fe等,在热处理温度较高时(大于750度),包套材料将同Mg或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该扩散层的存在将对线材临界电流密度起到抑制作用,并且由于热处理温度较低TiC掺杂物中的碳原子很难取代硼位原子,而TiC掺杂物只能作为二相粒子存在于晶界处,很难明显提高线材在高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旋锻拉拔和孔型轧制相结合制备多芯MgB2超导线材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线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承载较大的应力应变而超导载流性能无明显降低,更符合超导线材实用化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芯MgB2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镁粉、无定形硼粉和钠米TiC粉末按照Mg∶B∶TiC=1∶(2-x)∶x的原子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氩气保护下研磨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粉末;所述x的取值为0.02~0.10;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所述前驱粉末装入酸洗处理后的Ta管中,然后将装有前驱粉末的Ta管装入酸洗处理后的无氧铜管中,制得装管复合体;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所述装管复合体进行孔型轧制,得到具有圆形截面的单芯线材,对单芯线材依次进行定尺、截断和酸洗;所述孔型轧制的道次加工率为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7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瞳距的成品眼镜
- 下一篇:切管机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