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8430.2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褚学征;盛正平;谭辉;朱志;康晓鹏;尉强;陈方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kriging 模型 滑动 轴套 结构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是一种利用Kriging模型的无偏最优估计理论,预测并求解滑动轴套最优设计方案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确定滑动轴套的基本外形:
在满足滑动轴套的所有承载、运动功能的前提下,依循整个滑动轴套的受力情况,初定滑动轴套的外形及尺寸,其包括焊接形式、方法、铸件厚度、高度、开口坡度以及倾斜角度,完成滑动轴套的初步概念设计;
(2)分析并定义影响滑动轴套结构设计变量、定义域及其相互约束关系:
初定滑动轴套的外形及尺寸后,分析哪些设计变量会对滑动轴套结构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定义那些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设计变量,并根据实际设计经验与重型机械标准确定这些设计变量的定义域,及其相互几何约束关系;
(3)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采样,尽可能的全方位覆盖整个设计空间:
具体是:将 维设计空间中的每一维均匀划分为个等量区间,并在每个等量区间内随机采样,实现对每一维坐标轴进行均匀覆盖,最终实现通过个采样点覆盖整个滑动轴套的设计空间;
(4)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滑动轴套应力、应变:
利用采样数据建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应力计算,得到样本数据所对应的结构形式的应力应变,其为整个设计空间中样本数据的响应值;
(5)构建Kriging模型并进行评估:
用样本数据及仿真应力响应值,构建Kriging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估,Kriging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表示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的样本数据响应值,表示组采样数据值,表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样本点的相关矩阵,由构成,为第个样本点的第维坐标,为样本点和预测点所组成的相关向量,,是样本点的个数,;
(6)构建数学优化模型并求解确定最终方案:
构建数学优化模型,求解滑动轴套最优化设计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
经过上述步骤,实现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3)的方法是:每一维坐标轴代表一个设计变量,因此,个设计变量即组成维设计空间;设计人员按照设计规范和要求,确定个采样点,然后分别对维的坐标均匀划分为段区间,整个设计空间就被划分为个子空间,从中选择个子空间,个采样点分别随机分布在这个子空间内部,并且保证每个子空间内部只有一个采样点,在这种机制的规范下,只采用个采样点即可覆盖整个滑动轴套的设计空间,每维坐标的采样点为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4)的方法是:采样获得的组数据,是滑动轴套设计变量尺寸值,依照这些采样获得的设计变量值,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完成滑动轴套的空间模型设计;再对三维实体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及约束,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应力响应计算,得到样本数据所对应的结构形式的应力应变,即整个设计空间中样本数据的响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5)的方法是:对应滑动轴套设计变量采样数据,在确定的边界条件及约束后,得到的应力、应变值,特别是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分析对象,之间是一种未知的高度非线性关系,采用经典的材料力学无法求得其函数关系;在建立Kriging模型过程中,应从滑动轴套设计变量采样点的变量相关性和变异性出发,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并对该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riging模型,其适用条件是区域化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Kriging模型的滑动轴套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Kriging模型建立后,采用包括最大绝对误差,最大真实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真实误差和平均误差指标,评估Kriging近似模型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84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