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棒材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9183.8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9/14 | 分类号: | B22D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颗粒 增强 表层 复合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棒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1)进行砂型的制造,并在砂型的型腔表面涂覆一层增碳剂,再把钨丝酸洗后制成螺旋形,并放置于砂型的型腔内;增碳剂由粘土和细石墨粉构成,并用水调成稀糊状,增碳剂中石墨含量的确定原则为石墨∶钨丝=1.1∶1,比例为摩尔比;
2)将融化的钢液浇注进砂型的型腔中,凝固得到金属棒;
3)将金属棒进行表面除锈,然后在其外表面涂敷一层0.8mm~1.0mm的支持膜,支持膜由水玻璃和石英粉构成,石英粉占45wt%;
4)待支持膜烘干后放入区熔感应器进行表层区域熔化,区熔温度控制在高于金属棒熔点的20℃~30℃范围内,并快速凝固,即得到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棒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钨丝的直径为0.2mm~0.3mm,螺旋形钨丝的螺距为6mm~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熔感应器的高度为15mm~35mm,高频感应线圈保持水冷,金属棒的上下运动速度为1.5mm/s~3.2m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1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和程序
- 下一篇:香薰光波美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