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射钉缠绕玻璃纤维纱补强沥青路面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9341.X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葛折圣;胡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射钉 缠绕 玻璃纤维 纱补强 沥青路面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沥青路面中的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表面很难清扫干净;透层油渗透深度有限。层间连接处于半连续状态,导致下面层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合料推移、开裂和松散现象;通车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底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发生疲劳破坏。
已经公布的专利“提高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基层界面连接强度的结构和方法”(专利号:ZL200910104999.3)的不足之处在于:连接沥青面层和水泥稳定基层所用射钉之间是孤立的,没有形成“网络”,每个射钉的受力是不均匀的。也不能保证每个射钉都能发挥其作用。
本发明在已有专利ZL200910104999.3的基础上,用玻璃纤维纱对射钉进行有规则的缠绕,不仅加强了射钉之间的联系,使其受力均匀;而且,起到了对路面加筋的作用,增加了路面的抗剪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之间的连接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了射钉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路面的连续性,提高了层间抗剪强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射钉的类型、射钉的安装设备、评价界面连接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已有专利ZL200910104999.3相同。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射钉缠绕玻璃纤维纱补强沥青路面的结构,包括沥青下面层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连接处设有的射钉,还包括缠绕在射钉上的玻璃纤维纱。
优选射钉的排列方式为正方形或三角形。
所述缠绕在射钉上的玻璃纤维纱将所有射钉连接。
所述射钉为长40mm~80mm,钉杆直径为3mm~5mm。
所述射钉射入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深度为射钉长的1/10~9/10。
所述的一种用射钉缠绕玻璃纤维纱补强沥青路面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路面制作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在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表面射入射钉;
(2)通过在每个射钉上缠绕玻璃纤维纱,将所有射钉连接起来;
(3)摊铺和碾压沥青面层。
所述射钉的排列方式为正方形或三角形。
所述缠绕玻璃纤维纱的方法优选: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缠绕,横向:水平开始进行“S”形缠绕;纵向:垂直开始进行倒“S”形的缠绕,并且玻璃纤维纱在每个射钉上缠绕一圈;。
所述射钉长为40mm~80mm,射入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深度为射钉长的1/10~9/10。
缠绕射钉所采用的玻璃纤维纱可以采用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玻璃纤维纱直径为0.2~3mm,1.5mm,断裂强度为5kN/m~100kN/m,纵向断裂伸长率0~4%。
玻璃纤维纱的缠绕方法采用安装在摊铺机摊铺箱与行走装置(履带或车轮)之间的缠绕设备,可以按照射钉的间距、排列方式来调节玻璃纤维纱的缠绕长度、缠绕方式等技术参数,或者采用人工缠绕玻璃纤维纱。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缠绕玻璃纤维纱的射钉连接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相比已公布专利ZL200910104999.3,由于玻璃纤维纱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面层与基层界面的连接强度,而且玻璃纤维纱的使用加强了射钉之间的联系,使路面结构成为一个整体,使其受力均匀;由于缠绕射钉的玻璃纤维纱对路面材料的加筋作用,增加了路面的抗剪切强度,同时,减少了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射钉连接下面层与基层的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向向右进行“S”形缠绕的示意图;
图3为纵向进行倒“S”形缠绕的示意图;
图4为射钉正方形排列时缠绕结束后形成的图形;
图5为剪切试验的试件与加载模式;
图6为剪切试件中射钉排列方式和绕纱的样式;
图7为疲劳试验的试件与加载模式;
图8为疲劳试件中射钉排列位置和绕纱的样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界面连接性能的评价试验过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字画古籍高清拍摄修复仪
- 下一篇:设计意图驱动的自然语言几何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