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9538.3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谭和平;李怀平;管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2 | 分类号: | C11B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柯海军;武森涛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提取 香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属于分离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精香料常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洗涤剂等工业。香料可分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3种。目前,市售香精只有很少量的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而大约84%的产品是通过传统生产方式在无机催化剂存在下化学合成的,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食品香精香料行业的发展需求,产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急切需要寻找一种生产天然安全的香精香料的方法。
目前,已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的香精的方法的报道,如:杨靖,《超临界流体萃取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食品科技,2008NO.6,83-85公开了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茶叶香气成分的方法,该方法萃取得到的茶叶精油的萃取率达到2.82%,但是并未对得到的茶叶精油产品的品质(是否含有其它茶叶生化成分)进行分析,只是对茶叶精油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香气成分含量较低,仅为1/3左右。又如:任健等,《超临界CO2萃取毛尖茶香味成分的研究》,粮油食品科技,第12卷2004年第3期中公开了一种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毛尖茶香味成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目的是萃取茶叶香精进行成分分析,得到的茶叶精油中的香精纯度同样也不高,其中的咖啡因含量高达33.82%,同时叶绿素、叶黄素等杂质也被萃取出来,使得萃取的香精油颜色为深绿色。由于上述方法所得的香精纯度和品质均不高,难以满足高纯度天然香精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纯度和品质较高的香精。
本发明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包括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的步骤,其中,超临界CO2萃取茶叶时的压力为20~50MPa,萃取温度为35~65℃,分离温度为70~80℃。
其中,所述的茶叶可以为常规的市售茶叶,茶叶萃取时可以粉碎,也可以直接进行萃取。
其中,本发明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每1~30kg茶叶优选采用80~120L超临界CO2萃取。进一步的,每1~30kg茶叶更优选采用100L超临界CO2萃取。
其中,本发明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的时间优选为10~60min。
其中,本发明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优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1~5次,每次萃取时间为10~60min。
其中,本发明从茶叶中提取香精的方法,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的萃取方式优选为静态萃取。
现有的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得到的香精油为油状物质,且其香精纯度和品质低,杂质含量高,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采用特定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分离温度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的香精。即超临界CO2萃取茶叶时的压力为20~50MPa,萃取温度为35~65℃,分离温度为70~80℃时,茶叶香精得率可以达到近1%,所得香精纯度较高,杂质较少,产品为粉末状,而不是现有方法所得的油状物质。本发明方法所得香精产品经GC-MS检测,根据峰归一化法汁算,按各组分峰占总峰面积的比率来确定其相对含量,产品香气成分占85%以上,香气种类50种以上;经HPLC定量检测,咖啡碱的含量低于0.4%,而茶叶中的其它生化成分未检出,这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方法萃取茶叶香精的专一性较强,所得香精纯度和品质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安全使用。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满足工业大生产的需要;
(2)所得产品的香精纯度和品质高,杂质含量少;
(3)产品为粉末状,比油状产品更易包装、保存;
(4)本发明方法可以采用短时静态方式多次萃取,相比现有的萃取方式,耗时短,萃取效率高,能耗更低,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绿茶香精GC-MS分析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红茶香精GC-MS分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带机
- 下一篇:雌激素受体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