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不运转油封试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9993.3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常诚;杨福刚;姜风;袁海涛;黄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22 | 分类号: | F02C7/2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运转 试验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不运转油封试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的油封工作一直在试车台上,由起动机带转发动机转子旋转进行;占用试车台台架的使用时间和起动机的工作寿命,严重影响了试车进度,是完成全年发动机试车生产任务的瓶颈,不利于该型号发动机的准时交付。尤其对于外场因故障返厂的、转子不能够旋转的发动机进行油封工作时,问题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起动机就可以实现油封,并且可以对转子不能够旋转的发动机进行油封工作的发动机不运转油封试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不运转油封试验系统,包括油箱,油箱经供油泵与第一供油调节阀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供油调节阀的输出端分别与回油调节阀、第二供油调节阀的输入端相连接;回油调节阀的输出端与油箱相连接,第二供油调节阀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五供油调节阀、第三供油调节阀和第四供油调节阀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供油调节阀的输出端与主燃油泵调节器和加力燃油泵供油管路相连接,第三供油调节阀的输出端与喷口油源泵供油管路相连接,第四供油调节阀的输出端分别与加力燃油泵/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及喷口加力调节器/主燃油泵调节器供油管路相连接;氮气瓶的输出端经供气调节阀后,同与第二供油调节阀输出端相连接的管路相连接,蓄能器的输出端同与第二供油调节阀输出端相连接的管路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不运转油封试验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关闭第二供油调节阀、第五供油调节阀、第三供油调节阀和第四供油调节阀,打开供气调节阀,并调节供气调节阀,使进入发动机的氮气管路中的氮气压力达到规定的要求;
步骤二:打开第五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主燃油泵调节器和加力燃油泵供油管路进行氮气的压力吹除;
步骤三:关闭第五供油调节阀,打开第三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喷口油源泵供油管路进行氮气的压力吹除;
步骤四:关闭第三供油调节阀,打开第四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加力燃油泵/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和喷口加力调节器/主燃油泵调节器供油管路进行氮气的压力吹除;
步骤五:关闭第四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进行氮气的压力吹除工作结束;
步骤六:关闭供气调节阀,打开第一供油调节阀、回油调节阀和第二供油调节阀,并调节回油调节阀和第二供油调节阀,使进入发动机的供油管路中的油封油压力达到规定的要求;
步骤七:打开第五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的主燃油泵调节器和加力燃油泵供油管路进行油封;
步骤八:关闭第五供油调节阀,打开第三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的喷口油源泵供油管路进行油封;
步骤九:关闭第三供油调节阀,打开第四供油调节阀,对发动机的加力燃油泵/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和喷口加力调节器/主燃油泵调节器供油管路进行油封;
步骤十:关闭第四供油调节阀、第二供油调节阀、回油调节阀和第一供油调节阀,油封工作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油封试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不需要起动机就可以实现油封,并且可以对转子不能够旋转的发动机进行油封工作。通过发动机在发动机试车厂的调试和使用,本发明完全满足发动机内部油封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试验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1—油箱,2—供油泵,3—支架,4—氮气瓶,5—发动机,6—蓄能器,7—供气调节阀,8—第一供油调节阀,9—回油调节阀,10—第二供油调节阀,11—第五供油调节阀,12—第三供油调节阀,13—第四供油调节阀,①—主燃油泵调节器和加力燃油泵供油管路,②—喷口油源泵供油管路,③—加力燃油泵/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④—加力分布器/喷口加力调节器供油管路,⑤—喷口加力调节器/主燃油泵调节器供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9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