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冷却防水构件及一种滚珠高速主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1080.5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4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琳;杨丹群;唐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速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9/02 | 分类号: | B23B1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珠 高速 主轴 冷却 防水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冷却防水构件及一种滚珠高速主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滚珠高速主轴的除尘冷却气体虽经处理,但仍含有少量的液化水,导致冷却气体无法流经定子和鼠笼的间隙进行冷却,冷却除尘的效果不好。而且处理压缩空气的液化水的设备昂贵、投资大,处理干燥气体中的冷凝水不彻底,导致干燥气体中代带有水份,进入主轴内部时烧坏电机定子,从而损坏主轴,降低主轴寿命。所以,现有的高速电主轴的刀具位置没有冷却装置,现有的高速电主轴电机定子及鼠笼位置没有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冷却防水构件及一种滚珠高速主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冷却防水构件,冷却防水构件为一止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动板上设一个以上的气孔,气孔的进气端部均设导气防水槽。
所述的导气防水槽的深度在0.01mm至0.1mm之间。
所述的导气防水槽的深度优选为0.03mm。
所述的止动板气孔为6个,在止动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气孔的进气端部均设导气防水槽。
所述的止动板周向设凹形槽。
所述的止动板设6个通孔,通孔与气孔在止动板上均匀间隔分布。
一种滚珠高速主轴,包括气缸、推杆、背盖、钢筒、前轴承压板、后轴承压板、防尘盖、密封环、防尘罩、定子、转子芯、鼠笼、拉杆、前轴承座、后轴承座、止动板、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动板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止动板,止动板具导气防水槽的端面朝向前轴承座的上端面,止动板与前轴承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气路为依次连通的背盖气孔、后轴承座气孔、钢筒气孔、止动板导气防水槽、止动板气孔、定子和鼠笼的间隙、后轴承压板与拉杆之间的间隙、后轴承座和拉杆之间的间隙、拉杆上部气孔、拉杆和转子芯之间的间隙、拉杆下部气孔、夹筒所构成的气路。
所述的背盖气孔与后轴承座气孔接合部、后轴承座气孔与钢筒气孔接合部、钢筒气孔与前轴承座接合部、夹筒与转子芯接合部、在背盖与后轴承座接合部、止动板的外圆周上的凹形槽内均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除尘冷却气路的气体中含有的液化水不能进入电机定子位置,避免了电机定子在工作时损坏;2)、干燥后的气体能持续通过电机定子和鼠笼间隙位置,从而带走电机定子和鼠笼工作时产生的热量;3)、冷却的气体可以在主轴工作时持续从主轴刀具位置通过,起到冷却刀具,从而提高的刀具寿命;4)、有效过滤了干燥气体中的液化水,降低了处理压缩气体的干燥设备的成本,起到了节约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5)、加工容易、装卸方便;6)提高了主轴寿命,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冷却防水构件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内箭头指示方向为气路内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滚珠高速主轴的冷却防水构件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为图2中I部的放大视图。冷却防水构件为一止动板1,止动板1设1个以上的气孔11,气孔11的进气端部均设导气防水槽12。
导气防水槽12的深度S在0.01mm至0.1mm之间。
进一步,导气防水槽的深度S优选为0.03mm。
进一步,止动板气孔11为6个,在止动板1的周向均匀分布,气孔11的进气端部均设导气防水槽12。
进一步,止动板1周向设凹形槽14。
进一步,止动板1设6个通孔13,通孔13与气孔11在止动板1上均匀间隔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速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速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