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制EMI及特性阻抗软性排线及软性排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1292.3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云;卢敏华;刘仕军;王明;方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08;H01B7/02;H01B7/17;H01R12/77;H01R13/648;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曹建军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emi 特性 阻抗 软性 排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性排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EMI及特性阻抗软性排线及软性排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为一种信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绕曲、高讯号传输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该软性排线是与电子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讯号由一端传递至另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目的。在现今电连接器中具有超高速、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是为使用在液晶显示器内的低电压差分信号接收器(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该种电连接器即是以软性排线作为传输接口,以将讯号稳定传输。
通常,在传统的技术中将一软性排线予以电性接触、一般采用软性排线金手指与连接器焊盘进行焊接、粘接或者在软性排线与连接器中间放置热熔胶,再在该部位进行热压处理,使软性排线与连接器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带插接头的LVDS连接线。
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的软性排线连接器却有如下的缺陷尚待解决:
1、其对该软性排线的焊接不稳,易出现脱焊、虚焊、冷焊、短路隐患。
2、品质隐患大,结构力差,受环境温湿工或外力影响易移位甚至脱落。
3、工艺控制难试大,在加热压接时易出现温度不均局部粘合不良、温度过低假性粘合、温度过高溢胶、对位偏移、边缘部位粘贴不上等品质异常。
4、工序复杂,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EMI及特性阻抗软性排线及软性排线连接器,其是令软性排线及软性排线连接器具有对应的结构,使软性排线及软性排线连接器具有对位的功能,具有夹持稳固、不易松动、脱落,以及讯号稳定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软性排线,该软性排线设有一软性排线本体及一导接面,该导接面上设有复数个导接端子且导接面边缘设有对称的卡槽;
优选的,还包括贴合在导接面两侧的绝缘膜及与导接面一侧绝缘膜表面贴合在一起的吸波材。
优选的,还包括贴合在导接面上表面的绝缘膜及与导接面下表面贴合在一起的吸波材。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软性排线导接端子部位的补强板。
一种软性排线连接器组装结构,包括:
一软性排线,该软性排线设有一软性排线本体及一导接面,该导接面上设有复数个导接端子且导接面边缘设有对称的卡槽;
一软性排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内部设有一插置空间及导电端子,该插置空间是用来插接软性排线,该导电端子与吸波材中的金属接地层相导通;
一掀盖,是组装于绝缘本体上,该掀盖后方两端设有轴接部,与绝缘本体形成轴接,以使得掀盖呈开启及盖合转动;该掀盖前方两端设有卡钩,该卡钩与所述卡槽对应卡合以固定软性排线。
优选的,所述掀盖由绝缘的塑料材质制成。
优选的,在所述软性排线为片状软性排线。
优选的,所述导接面为一体冲压成型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FFC软性排线冲模方式使其形成带卡槽的结构,再将FFC软性排线与连接器进行组合,形成带插接头的LVDS连接线。从而能够简化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及降低了人工成本;结构上更稳定,提升了产品品质。同时,本发明FFC软性排线,以吸波材取代现有的EMI材料,使FFC软性排线在控制EMI的同时,也能控制特性阻抗,完全满足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之LVDS线特性阻抗要求及达到其需求的传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软性排线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软性排线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软性排线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吸波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软性排线连接器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软性排线连接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软性排线连接器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