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旋转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1337.7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安富;张伟;刘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9/06 | 分类号: | F16L3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旋转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接头,主要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
背景技术:
旋转接头主要应用于那些需要旋转,同时又需要密封的场合,也即在接头内部需要流过某种液体,但是,接头本身又需要密封的场合。目前旋转接头的种类很多,相关的性能也参次不齐。
已有的旋转接头,从密封性能、使用那个寿命以及制造成本等综合因素来考虑,不是非常理想,有的结构比较复杂,有的使用性能不是非常理想。本专利采用了套装结构,使得整个旋转接头结构简单紧凑;在密封方面,本专利采用了机械密封和磁粉密封的方式,利用磁粉的自密封性能,提高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在制造成本上,由于本专利零件少,结构简单,所用材料大多属于标准材料,故制造成本较低。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使用那个寿命长的旋转接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冷却进水铜管1、进水冷却管座2、冷却管左堵头轴3、出水冷却管座接头4和进水冷却管接头6;
其中进水冷却管座2和冷却管左堵头轴3套装在冷却进水铜管1的外部,且2的前端与3的后端相装配,冷却管左堵头轴3的前端设有堵头7,堵头7的外端配合有冷却进水管接管螺母8;
所述堵头7与冷却进水铜管1及冷却管左堵头轴3分别相适配,冷却进水铜管1前端穿出堵头7并连接进水冷却管接头6,进水冷却管接头6经冷却进水管接管螺母8与堵头7相定位;
所述冷却管左堵头轴3的前部侧面还装有出水冷却管座接头4。
堵头7与冷却进水管接管螺母8之间设有端面密封。
冷却管左堵头轴3与所述堵头7之间设有端面密封。
进水冷却管座2与冷却管左堵头轴3之间设有两道O型密封圈;且在进水冷却管座2与冷却管左堵头轴3的配合面间还填充有密封磁粉。
进水冷却管座2采黄铜材料制成,冷却管左堵头轴3采用具有磁性的马氏体不锈钢制成。
所述磁粉的细度为200~800目。
所述进水冷却管接头6与进水管相连,以便进冷凝水;所述出水冷却管接头4与回水管相连,便于回流水及时流走。
所述冷却管左堵头轴3后端可以固定相连旋转冷凝管9,旋转冷凝管9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轴承设置,保证冷却管左堵头轴3与旋转冷凝管9可以同时转动,进水冷却铜管1伸入旋转冷凝管内,冷凝水由进水冷却铜管1进入旋转冷凝管9内,从而对纸张进行冷却。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就是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性能可靠的旋转接头,适用于相关制造厂进行批量生产。
为了提高该产品的寿命和使用性能,本产品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使得结构显得更加紧凑,同时改进了其密封方式,去掉了传统密封中的弹簧密封,代之以机械磁粉密封的方式,对其进行密封,由于在不断旋转的过程中,橡胶密封圈会因磨损而被逐渐消耗,失去其应有的密封性能,故在本专利中,利用超细的磁粉,磁粉的细度200~800目,对其进行补偿。即利用磁粉的磁性,它们会充满间歇,并吸附在冷却管左堵头轴的周围,达到密封的目的;考虑到冷却水所具有的腐蚀作用,故在本产品中,使用了马氏体不锈钢,同时进水冷却管座则使用了不具磁性的黄铜,通过这样的设计,大大地延长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很大地提高了该类产品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中:1-冷却进水铜管;2-进水冷却管座;3-冷却管左堵头轴;4-出水冷却管座接头;5-磁粉;6-进水冷却管接头;7-堵头;8-螺母;9-旋转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拟应用于一种印刷机的冷却机构上。
现以该接头使用于印刷机冷却管为例,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该接头的外形图如图1、2所示,其内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其中该接头的冷却管左堵头轴3采用具有磁性的马氏体不锈钢制成,而冷却管座2则为黄铜制成,而冷却管进水铜管则为纯铜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1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面触点太阳能电池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薄膜带电体传感器及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