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2074.1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关为民;石琳;马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峰值 电流 模式 逆变器 pwm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按反馈环路的类型,逆变器的脉宽调制(PWM)方式包括电压和电流两种控制模式。电流控制模式又可以分为峰值电流模式,平均电流模式等。峰值电流模式不仅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调节性能好的优点,而且还能够实现对输出电流的限流,从而避免功率器件出现过流损坏的现象。因此,峰值电流模式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附图1所示为传统的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电路图。H桥逆变器的开关管S1、S2组成的桥臂称为方向臂,其控制信号由参考电流iref与过零比较器的比较值提供;开关管S3、S4组成的桥臂称为斩波臂,其控制信号由S优先的RS触发器提供,其中触发器的R端口为输出电流和参考电流的比较值,S端与一个频率固定的、占空比很小的时钟信号相连接,该时钟信号的频率及为开关频率。在该种控制方式下,方向臂的开关管以工频频率进行切换,斩波臂的开关管以开关频率进行切换,输出电流始终跟踪参考电流并不超过参考电流,从而实现了峰值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但是该控制方式存在一个突出的缺点,即输出电流正半周和负半周不对称,含有较大的直流分量,而且其总谐波失真(THD)值较大。输出电流中的直流分量会对电网设备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引发变压器或者互感器 的饱和、变电所接地网的腐蚀等,这也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方法,以消除输出电流中的直流分量,降低总谐波失真(THD)值,从而提高输出电流波形质量,实现对电网设备的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一种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电路,包括异或门、与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RS触发器、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和非门。
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与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分别连接到异或门的两个输入端,异或门的输出经过一个非门与RS触发器的R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连接到一个非门上,然后将该非门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门的两个输入端,该与门的输出作为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门的两个输入端,然后将与门的输出作为第四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作为第一开关管S1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连接到一个非门上,该非门的输出作为第二开关管S2的控制信号。
所述异或门和非门用一个同或门代替。
所述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E=48V,参考正弦电流iref的幅 值为2A,f频率为50Hz,时钟频率fs=20KHz,电感L=1.5mHH,电容C=10μF,负载电阻R=10Ω,采样系数Ki=1。
所述PWM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列出RS触发器、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入输出值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需要的控制信号所对应的真值表;然后确定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与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和RS触发器输出值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根据这种逻辑关系,加入相应的门电路,完成对开关管峰值电流模式的PWM控制。
将第一比较器CMP1与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分别连接到异或门的两个输入端,异或门的输出经过一个非门与RS触发器的R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连接到一个非门上,然后将该非门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门的两个输入端,该与门的输出作为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门的两个输入端,然后将与门的输出作为第四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头保护装置和安全针组件
- 下一篇:一种LED面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