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2213.0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包括铁芯,铁芯两侧设有轴承,轴承固定在电机端盖上,铁芯设在两个轴承之间。在装配过程,轴承和铁芯之间会形成些许间隙,在电机运行时,转子高速转动,输出轴和铁芯容易发生轴向窜动,和两端的轴承发生刚性碰撞,影响转子的运转,进而影响电机的输出效率,再者也会降低铁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的改进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电机运行过程中铁芯和轴承之间的刚性碰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的改进结构,包括电机转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电机转子的铁芯一端抵在第一轴承上,所述铁芯另一端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的一端定位在铁芯靠近第二轴承的一端端面上,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抵在第二轴承的内圈上。定位在铁芯一端的弹性装置利用自身的伸缩性能,在电机运行时,对铁芯的轴向窜动产生了缓冲功能,避免了铁芯和轴承发生刚性碰撞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输出效率,同时提高了铁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电机转子的转轴上。所述第一弹簧沿转轴轴线方向对两侧产生弹性推力,缓冲铁芯在电机运行时产生的轴向窜动。
进一步的,所述铁芯靠近第二轴承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定位第一弹簧一端的 第一定位结构。在铁芯端面上对弹簧设定位结构,有效限制第一弹簧弹簧施力对象,更高效发挥第一弹簧的弹力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弹簧靠近铁芯的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弹簧定位在第一凹槽里,以限制弹簧的活动及弹力作用区域,有效发挥弹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一弹簧靠近铁芯的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弹簧定位在第一凸台上,以限制弹簧的活动及弹力作用区域,有效发挥弹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沿转轴周向分布的第二弹簧,第二轴承的内圈沿电机转子轴线在铁芯上的投影中设有定位第二弹簧一端的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弹簧定位在第二轴承的内圈沿电机转子轴线在铁芯上的投影中的第二定位结构上,第二弹簧产生的弹性推力可以起到缓冲铁芯轴向窜动的作用,同时弹性作用力只作用在第二轴承内圈上,保证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得到了有效发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弹簧靠近铁芯的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在第二凹槽里,以限制弹簧的活动及弹力作用区域,有效发挥弹性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二弹簧靠近铁芯的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第二凸台上,以限制弹簧的活动及弹力作用区域,有效发挥弹性效果。
本发明采用弹性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定位在铁芯一端的弹性装置利用自身的伸缩性能,在电机运行时,对铁芯的轴向窜动产生了缓冲功能,避免了铁芯和轴承发生刚性碰撞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输出效率,同时提高了铁芯的使用寿 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I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电机的改进结构,包括电机转子2、第一轴承1和第二轴承5,电机转子2的铁芯3一端抵在第一轴承上,所述铁芯另一端与第二轴承5之间设有弹性装置7,弹性装置的一端定位在铁芯靠近第二轴承的一端端面上,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抵在第二轴承的内圈上。弹性装置利用其自身的伸缩性,对铁芯在电机运行时产生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在电机转子的转轴6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芯靠近第二轴承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定位第一弹簧一端的第一定位结构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弹簧靠近铁芯的的一端对应,第一凹槽环绕转轴呈环形,第一弹簧一端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一弹簧另一端抵在第一轴承的内圈上且同时套在转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定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电缆的无氧铜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