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地层聚合物进行调剖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32385.8 申请日: 2011-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2454396A 公开(公告)日: 2012-05-16
发明(设计)人: 戴彩丽;唐恩高;杨光;由庆;赵福麟;吕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分类号: E21B43/22 分类号: E21B43/22;C09K8/58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10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海上 油田 聚合物 地层 进行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地层聚合物进行调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十五”期间,我国在渤海油田进行了聚合物驱的矿场试验,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渤海油田具有非均质性强、变异系数大、油层较厚、原油粘度高、油水流度差异大、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不均衡等特点,并经过长期的注聚开发,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产聚浓度较高,严重影响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

据统计,在聚合物驱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聚合物溶液残留在地层的中、高渗透层中,主要以溶解、吸附和捕集的形式存在。为了改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有效地改变地层流体的流动方向,同时,减小聚合物对产出液后处理的影响,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深部调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地层聚合物进行调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地层聚合物进行调剖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向井眼中注入前置液,以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地层聚合物顶替至与所述井眼之间的距离大于25米的地层中;

2)由所述井眼将絮凝剂的水溶液注入所述步骤1)处理后的海上聚合物驱油田的地层中;

3)用顶替液将所述步骤2)注入的絮凝剂的水溶液顶替至距离渗滤面3~5米的地层中,完成所述调剖。

所述步骤1)中,所述前置液由水和Na+、Ca2+、Mg2+、SO42-、HCO3-和Cl-组成;其中,所述Na+的浓度为2795.94mg·L-1,Ca2+的浓度为236.78mg·L-1,Mg2+的浓度为108.62mg·L-1,SO42-的浓度为55.60mg·L-1,HCO3-的浓度为595.19mg·L-1,Cl-的浓度为4668.51mg·L-1;所述前置液的pH值为7.80,该前置液可由表1所示清水和污水按体积比1∶3混匀而得,其中,清水和污水的水样分析数据如表1所示,表1中所示配液水即为该步骤所用前置液或步骤3)所用顶替液。所述地层聚合物为聚合物驱过程中所用的各种疏水缔合聚合物。所述前置液的顶替速度为15~25m3·h-1,顶替压力为不大于地层破裂压力的80%。

表1、水样分析数据表

所述步骤2)中,所述絮凝剂选自钠土、钙土和改性超细钙土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改性超细钙土;所述改性超细钙土由平均粒径为20μm的钙土、NaHCO3和Na2CO3组成,其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之和占所述改性超细钙土总质量的比例为3%~5%,所述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0.8~1.2∶1。所述絮凝剂的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5%,所述絮凝剂的水溶液的注入速度为15~25m3·h-1,注入压力不超过所述海上油田地层破裂压力的80%,所述注入压力与初始进入地层压力之差不超过3.0MP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3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