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层高阻隔瓶胚生产工艺及其生产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2824.5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祥珑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祥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8;B29C45/16;B29L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高 阻隔 生产工艺 及其 生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一种五层高阻隔瓶胚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机构。
【背景技术】
高阻隔包装瓶主要是在普通的塑料瓶中加入了阻隔性树脂,从而广 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与化工等高要求的特殊包装行业,在发达国家中 也应用广泛。但,现有的国内多层复合瓶一般为多层共挤工艺生产的, 多层共挤工艺生产的瓶胚会产生达到40%左右的上下边角料,增加了产 品的成本。并且,多层共挤工艺生产设备的产量低,一般,产量小于1000 只每小时,而且,产品的透明度底、不能有效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成本、并能提供低 价高质量的五层高阻隔瓶胚的生产工艺以及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其 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自里向外依次设有阀杆、套住阀杆的阀环、围绕 阀环的第导流套、围绕第一导流套的第二导流套、围绕第二导流套的 第三导流套、围绕第三导流套的第四导流套,以及第一导流套与阀环之 间的第一热流道、第一导流套与第二导流套之间的第二热流道、第二导 流套与第三导流套之间的第三热流道、第三导流套与第四导流套之间的 第四热流道、第四导流套与外壳之间的第五热流道,所述外壳以及各导 流套的顶端均设有阀嘴,各热流道与各阀嘴相通;阀杆的顶端伸入外壳 的阀嘴并控制外壳的阀嘴的开关,阀环的顶端伸入各导流套的阀嘴并控 制各导流套阀嘴的开关;所述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 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气缸内设有第 二活塞;所述阀杆的末端和第一活塞相连、所述阀环的末端和第二活塞 相连。
根据上述的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层高阻隔瓶 胚生产工艺,包括:(1)提供一种上述的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起始状 态时阀杆和阀环均封闭五个热流道;
(2)、打开第一气缸,第一活塞带动阀杆向下移动,第五热流道被 打开,基础物料A从第五热流道注入瓶胚模具内;
(3)、当第一活塞移动达到设定的电子位移时,打开第二气缸,第 二活塞带动阀环向下移动,第四热流道、第三热流道、第二热流道以及 第一热流道相继被打开,其他四种物料B、C、D、E相继注入模具2内, 开始五层共注;
(4)、当第二活塞移动达到设定的电子位移时,关闭第二气缸,第 二活塞带动阀环向上移动从而关闭第四热流道、第三热流道、第二热流 道以及第一热流道,留下基础物料A继续填充模具至充满模具,再关闭 第一气缸,第一活塞带动阀杆向上移动从而关闭第五热流道;
(5)、冷却,开模出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地减低生产阻隔瓶的成本,并且通 过本发明生产出来的阻隔瓶透明度底,具备更好的物理性能与更轻量化 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五层高阻隔瓶胚生产工艺的起始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五层高阻隔瓶胚生产工艺的步骤(2)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五层高阻隔瓶胚生产工艺的步骤(3)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五层高阻隔瓶胚生产工艺的步骤(4)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五层高阻隔瓶胚生产工艺的结束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其用于生产五层 高阻隔瓶坯。
如图1所示,该五层共注热流道机构1包括最外层的外壳10,以及 位于外壳内自里向外依次设有的阀杆11、套住阀杆的阀环12、四个围 绕阀环的导流套。该四个导流套分别为围绕阀环的第一导流套13、围绕 第一导流套的第二导流套14、围绕第二导流套的第三导流套15、围绕 第三导流套的第四导流套16。各个导流套之间以及与阀环12和外壳均 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五个热流道。五个热流道用于输送五种物料。
五个热流道分别为第一导流套13与阀环12之间的第一热流道17、 第导流套13与第二导流套14之间的第二热流道18、第二导流套14 与第三导流套15之间的第三热流道19、第三导流套15与第四导流套 16之间的第四热流道20、第四导流套16与外壳10之间的第五热流道 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祥珑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祥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祥珑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祥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芽孢菌尿素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季感冒胶囊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