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环境因子函数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建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3159.1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闫雪丽;李一晨;刘厂;沈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境 因子 函数 软件 可靠性 增长 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基于新环境因子函数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软件系统失效数据分离成测试阶段的失效数据和运行阶段的失效数据;
步骤二、选择非齐次泊松过程类软件可靠性模型,利用测试阶段的失效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所选择的各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参数,并采用误差平方和SSE和回归曲线方程的相关指数R-square评估所选择的各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性能,选择其中一个拟合效果最好的作为测试阶段的最优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而得到测试阶段的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故障检测率
步骤三、定义随时间变化的平均的环境因子形式,确定运行阶段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故障检测率
随时间变化的平均环境因子为:
其中,和分别代表测试和运行阶段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故障检测率;
运行阶段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故障检测率为:
当ti=t时刻时,式(2)表示为:
其中,i=1,2,3…,n,N(ti)表示在运行阶段从开始到ti时刻实测的累积失效数;a表示软件故障总数的估计;表示运行阶段的平均失效率,
步骤四、确定新的环境因子的函数形式如下:
其中,系数A表示环境因子变化的比例;系数B表示环境因子变化的速率;e-Bt用于拟合环境因子的递增或递减趋势,当B>0时,表示环境因子随时间t递减,当B<0时,表示环境因子随时间t递增;系数C表示调整系数,使得环境因子的值有正数也有负数;
根据步骤二中得到的值和步骤三中得到的值,在步骤一的软件系统失效数据集上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三个待定系数A,B和C;
步骤五、首先,结合得到的新的环境因子的函数形式,确定运行阶段的故障检测率的函数表达式,根据步骤三中式(1)得到:
然后确定运行阶段的故障函数afield(t):
afield(t)=(a-m(T))(1+αt) (6)
其中,T为软件发布的时间,m(T)为软件发布时期望的累积失效数,α表示错误引入率;步骤六、确定基于新环境因子函数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其中,b表示步骤二得到的测试阶段的最优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模型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环境因子函数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使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的系数为:A=3.7,B=0.000036,C=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1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