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箱式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3771.9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土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16 | 分类号: | E02D23/16;E02D29/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箱 地下 连续 接头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沉箱式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地下室设计,其开挖深度已达到20~30m,而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的越来越多,由于地下连续墙的基坑在开挖降水后,会对周边地面造成很大的沉降,如地面建筑的开裂,地铁轨道沉降等,甚至引起地面塌陷、基坑坍塌等事故。目前地下连续墙设计通常要求地下连续墙要进入岩层(或者隔水层),地下连续墙不但要起到止水挡土的作用,而且还要达到封底止水的效果,因此需要让整个基坑形成一个水桶式封闭体,以保证基坑内的降水对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不造成影响。
目前地下连续墙接缝主要采用刚性接头,刚性接头有工字钢接头和十字钢板接头,工字钢和十字钢板接头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常遇到如下问题:
1、 一、首开槽钢筋笼下不到设计深度,原因分析:
1)成槽宽度的要求造成的:
a、因为根据成槽机的成槽特性,抓斗的宽度一般为2.8米或3米,在完成第一抓后,中间要留0.8~1.0米距离才能顺利快捷的完成第二抓,否则第二抓就容易滑到第一抓中去,造成第二抓成槽困难,不但成槽速度慢,而且底部容易成斜坡状,造成钢筋笼下不到位。
b、如果第二抓中留有1米左右间距,对于超深的地下连续墙来说也经常发生钢筋笼下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在一幅墙中需三抓完成时造成的,具体为:
情况一:三抓不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抓和第二抓在水平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
情况二:第一抓和第二抓垂直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个向前一个向后,造成二抓垂直方向有角度。
上述两种情况在成槽检测时,有时难以发现,经检测也都符合要求,钢筋笼下放深度少于50米时,下放问题不多,但要下到超过50米时就会时常下不到位。
2)钢筋笼超长造成的:
因为50米以上的钢筋笼需分两节制作,在孔口对接,每幅钢筋笼的宽度约5米左右,在孔口对接时垂直度没有达到要求。
3)其他原因造成钢筋笼下不到位:
(a) 缩径
(b) 遇到障碍物
(c) 沉渣
2、 二、首开槽混凝土浇灌造成闭合槽难以施工
因为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在50米以上时,工字钢外的封堵一般不会将接头箱下到底,不然浇筑后难以起拔,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上下全部用沙袋或碎石回填,二是下部回填,基坑开挖面上用接头箱,并在工字钢外侧焊铁皮以防止混凝土绕流。但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常常发生绕流,造成后续槽段施工困难,即便没有绕流,但混凝土中水泥砂浆也会渗到砂袋、碎石中造成抓斗难以进尺,绕到接头箱周边也会造成起拔困难,有时接头箱会卡到工字钢某个接头突出钢板上也造成起拔困难。
如果要处理较大的绕流采用冲击钻和旋挖机时,就容易对工字钢止水板造成损坏,影响止水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防止混凝土绕流的沉箱式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沉箱式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沉箱:在施工现场制作沉箱,所述的沉箱的横截面为中间为封闭的空腔、两端为工字钢型的封闭体,所用板材为止水钢板,且所述的沉箱的深度大于闭合幅的深度;
(2)成槽:按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要求,利用成槽机进行沉箱槽的成槽操作,所述的沉箱槽的深度大于闭合幅的深度,且沉箱槽的长度与成槽机一抓的宽度相同;
(3)下沉箱:沉箱长度在50米以内制作成一节,大于50米制作成两节,在沉箱槽口对接,并采用水平尺检测,合格后进行焊接固定,然后将沉箱下放到步骤(2)所述的沉箱槽中;
(4)沉箱封底:在沉箱中下导管清孔合格后,向沉箱底部浇注混凝土进行沉箱封底;
(5)沉箱两侧回填及沉箱内部浇砼:当步骤(4)所述的封底用混凝土终凝后,在沉箱的两侧回填砂土、碎石至地下连续墙的墙顶标高,然后再进行沉箱内混凝土的浇注,并静置;
(6)重复步骤(2)、(3)、(4)、(5),按一定间距进行多个沉箱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土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土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3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顶的组合收边条
- 下一篇:电脑刺绣机的自动润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