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4162.5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光锐;范广涵;郑树文;张涛;龚长春;许毅钦;贺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4;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功率LED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LED光源因具有驱动电压低、光通量高、寿命长、结构小以及安全、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替代传统照明光源的最佳光源选择。但是,随着大功率LED在路灯、汽车灯、室内照明和液晶显示中的逐步应用。LED散热成为LED应用的一个瓶颈,因为它严重影响LED的亮度和LED的使用寿命。
举例而言,当LED的p-n结温(Junction Temperature)为25℃(典型工作温度)时亮度为100,而温度升高至75℃时亮度就减至80,到125℃剩60,到175℃时只剩40。很明显的,结温与发光亮度是呈反比线性的关系,温度愈升高,LED亮度就愈转暗。 温度对亮度的影响是线性,但对寿命的影响就呈指数性,同样以结温为准,若一直保持在50℃以下使用则LED有近20,000小时的寿命,75℃则只剩10,000小时,100℃剩5,000小时,125℃剩2,000小时,150℃剩1,000小时。温度光从50℃变成2倍的100℃,使用寿命就从20,000小时缩成1/4倍的5,000小时,伤害极大。
现有的大功率LED芯片的封装结构大多只考虑竖直向下方向的散热,而且在大功率LED芯片和散热基板之间加有散热小金属块,还有就是引线越过反射杯。这些都需要作出很多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LED芯片散热问题,提供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散热基板、LED芯片、透镜和电路层,散热基板上表面有凸起,LED芯片安置在散热基板上表面的凸起上,电路层通过粘合层粘合在散热基板上表面,且电路层开有供所述凸起穿过的孔,电路层设有内部电极和用于与电源连接的外部电极,内部电极位于所述孔的边缘,LED芯片的引线与所述内部电极连接,透镜位于LED芯片上方。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 所述LED芯片通过固晶胶直接粘合在散热基板上表面的凸起上,透镜内的LED芯片的周围填充有密封剂,透镜的内壁和密封剂之间还设有荧光粉层。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反射杯,LED芯片和所述凸起位于反射杯中, LED芯片和所述内部电极的连接处位于反射杯中。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透镜内的LED芯片的周围填充有密封剂,反射杯的外侧向外延伸至接触所述外部电极。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部电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凸起为方块状或杯状。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凸起为杯状,杯状凸起内表面涂有高反射物质,LED芯片位于凸起的内底部。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部电极和凸起均位于透镜内,内部电极与LED芯片的引线连接处位于杯状凸起的顶端,杯状凸起内的LED芯片的周围填充有密封剂,密封剂中掺有荧光粉。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散热基板的下表面加工成鳍片。
作为上述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LED芯片有多个。
散热基板是高热导材料,包括铜基板,铝基板,共烧陶瓷基板和其它高热导材料制成的基板。根据热量在散热基板中的传导规律,设计出独特的尺寸和外形,一方面缩短热传导路径,实现传输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增大散热基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形成对流散热,增强散热效果。LED芯片通过银胶或金属共晶焊与散热基板直接相连,散热基板不需要联接别的散热设备,LED芯片的热量直接通过散热基板向空气辐射,这样传热路径就很短,传热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封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散热基板表面可以是水平面,反射杯另外加在LED芯片周围,反射杯的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合金、陶瓷、塑料。把反射杯的体积变大后,反射杯本身也可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本发明的引线和电极的连接是在反射杯内部完成的,这样使得引线不长,增强了LED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1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