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光LED用钇铝石榴石型黄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4282.5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凡;柯于胜;吴骏飞;刘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0 | 分类号: | C09K11/8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光 led 用钇铝 石榴石 黄色 荧光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 (1ight-emitting diode)是一种新型固态照明电光源,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寿命超长、体积小、抗冲击、发光响应快和工作电压低等优点,在指示灯、信号灯等领域早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在白光LED现在已经开始向白炽灯、荧光灯在照明领域中的稳固地位发起强有力的挑战,有望逐步取而代之,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白光LED产生白光主要有两条途径:第一种是将红、绿、蓝三种LED组合产生白光;第二种是用LED去激发光转换荧光粉混合形成白光,这种途径有两种实现方案,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蓝光LED芯片与YAG:Ce3+黄色荧光粉搭配来实现白光发射(美国专利5998925),其中YAG:Ce3+黄色荧光粉的物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亚株式会社的专利(授权号为CN1233047C)指出LED封装树脂中的光转换荧光粉由粒径在0.2~1.5μm的小粒径的粒子和粒径在10~60 μm大粒径的粒子组成,才能得到发光性能更优异的发光二极管,对于蓝光LED芯片与YAG:Ce3+黄色荧光粉搭配来实现白光发射的LED来说,同样需要大粒度和小粒度的YAG:Ce3+,才能实现融和均匀的白光;另外白光LED封装干燥的过程中,大颗粒荧光粉容易出现沉降,造成分布不均匀,形成光斑。同样需要细粒度高亮度的YAG:Ce3+荧光粉来补光。目前,工业上合成YAG:Ce3+黄色荧光粉主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研磨混料、1600℃左右下长时间煅烧和高温还原以及最后的球磨粉碎,能量消耗大、生产周期长,许多公司生产的YAG:Ce3+荧光粉一次粒子的大小在3~8 μm,形貌不规则,由于单个晶粒不够大,导致发光强度不够强,还不能满足大功率白光LED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快速节能控制合成不同粒度范围高性能的YAG:Ce3+黄色荧光粉的新方法来替代工业生产上的高温固相法。迄今为止,各国研究人员在白光LED用黄色荧光粉YAG: Ce3+的制备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有诸多报道,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喷雾热解法,水/溶剂热法,微乳液法和溶液燃烧法等,主要集中在纳米化的控制合成领域。与本发明相关的加入助熔剂以促进YAG:Ce3+成相并控制其粒径的文献主要有:授权公告号为CN1277901C和CN1318540C的中国发明专利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控制制备小粒度的前躯体,然后以固体形态加入助熔剂,需要一定混料时间,不易混合均匀,而且前躯体的制备工艺复杂、难于控制。2007年黄燕也采用沉淀法做出了前躯体,然后在将所得到的前去体混一定量的无机盐研磨均匀,然后1500℃煅烧2h,得到粒度在3~5μm的高性能的YAG产品;2010年Huan Jiao等人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前躯体,然后将前躯体混合一定量的LiF,碾磨混合均匀后,700℃可以成相,但是发光较差,且溶胶-凝胶法时间很长,难于得到工业化应用(Powder Technology, 2010,198:229–232)。
现有的溶液燃烧法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自身的放热来使反应完成,一旦反应被引发,便无需外界提供的热量,其特点是组分离子混合均匀、反应速度快,时间短,反应体系瞬间可达到高温,但是该法存在粒子烧结团聚严重,颗粒大且形貌不规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光LED用钇铝石榴石型黄色荧光粉[Y3-x-yGdxAl5O12: yCe3+(0≤x≤1.0,0<y≤0.2)]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钇铝石榴石型黄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制备目标产物的量,按照Y3-x-yGdxAl5O12:yCe3+(0≤x≤1.0,0<y≤0.2)中各金属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相应的原料,配制成目标产物所含金属的硝酸盐混合溶液。
(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