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分布的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168.4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雁鸣;时国庆;邵振鲁;王德明;仲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30 | 分类号: | G01V3/3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田 上部 地层 孔隙 分布 探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分布的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煤田火区上部地层的孔隙度分布是研究煤田火区燃烧系统的供风及出风通道以及灭火介质在火区上部松散地层中的运移规律的基础。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在原位状态下探测松散地层孔隙度分布的方法。地层孔隙度的测量在油气地质中应用较多,主要有测井法(如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地震反演法。但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法探测的范围非常有限,只能在有钻井的位置从纵向上对地层孔隙发育情况进行评价,而不能表现孔隙度在横向上的变化情况,因此不适用于空间上变化很大的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的探测。地震反演法近年来在国内外油气地质勘探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该方法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建立声波阻抗或速度与储层孔隙度关系,从而求取孔隙度。地震反演法主要针对埋深较深的地层,但对于埋深较浅且较松散的火区上部松散区地层的分辨率较差,且该方法需要在测区进行放炮作业,会造成火区塌陷区的进一步塌陷,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地震反演法结合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地层孔隙度的方法也有应用,该方法是通过提取地震属性,建立地震属性与各测井孔隙度的关系,利用非线性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相关统计等,定量计算无井区的孔隙度分布从而得到全区的孔隙度变化的。但是由于所提取的地震属性与孔隙度很难直接建立有确定意义的关系式,所以对地层孔隙度的计算误差较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测井法和地震反演法均不能用于探测空间上变化较大且松散破碎地层的孔隙度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测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分布的方法,以实现在原位状态下探测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的分布。
本发明的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分布的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煤田火区上部的地表面布置多条测线,在各测线间上隔设置多个测点,逐一对每条测线上的测点施工钻孔,然后逐一在同一测线上相邻的两个钻孔中分别设置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通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依次对每条测线上的所有钻孔进行钻孔雷达多偏移距跨孔透射探测,采集在不同偏移距情况下电磁波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时间;
b、将采集到的电磁波传播时间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每条测线上相邻两个钻孔之间的二维剖面上各像元的慢度 ,根据公式: 计算出每条测线上相邻两个钻孔之间的二维剖面上各像元的体积介电常数;式中: 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采集煤田火区上部地层的未烧变岩石样品,用介电常数测量仪测量岩石样品相对真空的介电常数;
d、利用公式: 计算出在每相邻的两个钻孔之间的二维剖面上各像元的孔隙度,通过计算机将每一条测线上相邻两个钻孔之间二维剖面上的孔隙度数据分别进行拼接合并,并作每条测线剖面上的地层孔隙度分布的等值线图,从而得出煤田火区上部地层孔隙度的分布,孔隙度越大则地层越松散,孔隙度越小则地层越密实;式中: 为空气的介电常数,是一个与电场方向有关的因子。
所述在煤田火区上部的地表面布置多条测线的间距为50m;所述在各测线间隔设置多个测点的间距为40~50m。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原位状态下采用钻孔雷达对火区上部地层进行多偏移距跨孔透射测量,采集在不同偏移距情况下电磁波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时间;通过计算机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邻两钻孔之间的二维剖面上的各像元的慢度及体积介电常数;采集火区上部未烧变地层的岩石样品,并测量其相对真空的介电常数;利用公式:计算出在相邻的两钻孔之间的二维剖面上各像元的孔隙度,通过计算机将每一条测线上相邻钻孔之间二维剖面上的孔隙度数据分别进行拼接合并,并作每条测线剖面上的地层孔隙度分布的等值线图,从而探测出煤田火区上部松散地层孔隙度的分布,孔隙度越大代表地层越松散,孔隙度越小则表示地层越密实。本发明方法简便、数据准确,与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测井方法相比,克服了测井法不能表现孔隙度在横向上的变化情况的缺点;与地震反演法相比,克服了地震反演法只适用于探测埋深较深的地层孔隙度,而对于埋深较浅的地层的分辨率较差的缺点;另外,该方法无需建立地震属性与各井孔隙度的关系,因此避免了地震结合测井资料的联合反演法对地层孔隙度的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同时,该方法无需在探测区进行放炮等危险作业,避免了人员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此,本发明解决了已有测试方法的缺陷,实现了在原位状态下快速、有效探测煤田火区上部的空间上变化较大且松散破碎地层的孔隙度分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