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缸四活塞对置式液控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429.2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欧益忠;张广益;张琼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益忠;张广益;张琼美 |
主分类号: | F02B75/28 | 分类号: | F02B75/28;F02B75/32;F02B29/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缸四 活塞 置式液控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缸四活塞对置式液控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规发动机是依靠曲轴、活塞、连杆、凸轮配气机构来完成发动机工作过程,现已非常完善,但达到一定工作状况,如大缸径、长行程、高增压大功率、压缩比可调和节能环保等技术指标就会受到各方面限制。在此领域,人们做了各方面的尝试,其中包括著名的三角活塞转子发动机,但因其特殊的曲线造成生产及维护的困难,尤其密封也没从根本性的解决。所以至今也没大面积推广。
能否简化发动机结构如取消曲轴、连杆等,又能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呢?这其中就包括始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研究,并于50-60年代工业化生产的自由活塞发气机/压气机。根据自身优劣特征逐渐发展到1980-2000年研制的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有关这方面报道《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杨华勇等著《机械工程学报》第37卷第2期,2001年2月;《特种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朱仙鼎1998年版;自由活塞液压发动机等有比较详细,系统的论述。
将内燃机液控化将带来如下特征:承载功率大、振动小、活塞的制作非常简单,运动状况好(没有侧压力)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自由活塞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特别复杂。都需靠电磁阀、油泵、油马达、感应器等控制活塞运行。但发动机转数从几百至上千转,用这种方式存在可靠性问题,同时大大影响传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能,传动效率高的双缸四活塞对置式液控发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双缸四活塞对置式液控发动机,包括主轴及与所述的主轴传动连接的起动组件,设有二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每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具有一个燃烧动力腔和二个活塞,二个所述的活塞作反向同步运动,每个所述的活塞与缸体之间形成有一个动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的燃烧动力腔设有配气装置和喷油点火装置,二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活塞的工作运动方式相反设置,所述的主轴传动连接有两组双容积往复转换装置,第一组所述的双容积往复转换装置的一个容积与第一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一端的所述的活塞的动力油腔连接,另一个容积与第二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一端的所述的活塞的动力油腔连接,第二组所述的双容积往复转换装置的一个容积与第一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另一端的所述的活塞的动力油腔连接,另一个容积与第二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另一端的所述的活塞的动力油腔连接,第一组所述的双容积往复转换装置的一个活塞的回油腔与第二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一个活塞的回油腔连接。
所述的双容积往复转换装置的结构是外滑块设在方形油缸内且在所述的外滑块与所述的方形油缸之间的两端形成有两个分别与动力油腔连接的容积,在所述的外滑块内设有内滑块,所述的主轴上固定设有偏心轮,所述的偏心轮滑动套装在所述的内滑块内。
所述的双容积往复转换装置的结构是第一活塞设在油缸内且在所述的第一活塞与所述的油缸之间的两端形成有两个分别与动力油腔连接的容积,所述的第一活塞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的主轴传动连接。
所述的配气装置是在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所述的缸体上设有与每个所述的活塞配合插入的柱塞,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柱塞之间形成有扫气腔,在所述的缸体上设有与所述的扫气腔连通的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所述的排气单向阀连接有储气罐,所述的储气罐连接有配气装置,所述的配气装置分别与两组所述的单缸双活塞对置式液压发动机组的所述的燃烧动力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益忠;张广益;张琼美,未经欧益忠;张广益;张琼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