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567.0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英;胡慧杰;唐毓婧;张浩;魏文俊;侯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F210/06;C08F210/08;C08F4/646;C08F4/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包装 容器 及其 制法 | ||
1.一种食品包装容器,其由包含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聚丙烯组合物制成,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丁烯-1含量为1~6mol%、优选3-6mol%,其根据核磁共振方法测定的丁烯-1相对分散度大于98.5%、优选大于9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室温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以下拟合线:Y=0.77+0.252X;其中,Y为室温二甲苯可溶物的重量百分含量,X为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中丁烯-1的摩尔百分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融指数为0.5-50g/10min,优选2-30g/10min。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采用GPC测试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为3.5-8,优选3.5-6。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还包含有与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共混的Millad 3988成核剂,以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为100重量份计算,所述成核剂为0.1~1重量份、优选0.2~0.4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经熔融注射成型的1mm厚片材雾度小于10%、优选小于8%。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热变形温度大于95℃、优选大于100℃、更优选大于105℃。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包装容器的制法,包括: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粒子熔融,通过任意一种模塑方式加工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所选择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下,在聚合温度以及适当的氢气含量下,通过调节反应器中共聚单体丁烯-1的加入量,进行丙烯和丁烯-1的共聚合反应得到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所述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包含组分A、B和C,其中A是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其是通过卤化镁溶解于由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组成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后与四卤化钛或其衍生物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下,析出固体物,此固体物用多元羧酸酯处理,使其载附于固体物上,再用四卤化钛和惰性稀释剂处理而得到,其中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酐、有机酸、醚、酮中的一种,在上述溶剂体系中,以每摩尔卤化镁计,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2-5摩尔,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9-1.6;B是通式为AlRnX3-n的烷基铝化合物,式中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C为通式为RnSi(OR’)4-n的有机硅化合物,式中0≤n≤3,R和R’为同种或不同的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卤代烷基;组分B与组分A之间的比例,以铝与钛的摩尔比计为5-1000,组分C与组分A之间的比例,以硅与钛的摩尔比计为2-1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分A所述的卤化镁形成的均匀溶液中,以每摩尔卤化镁计,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6-2摩尔,有机环氧化合物与有机磷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9-1.4,惰性稀释剂1200-2400毫升。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分A所述的卤化镁为二卤化镁、二卤化镁的水或醇的络合物、二卤化镁分子式中其中一个卤原子被烃基或卤烃氧基所置换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分A所述的有机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甲基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分A所述的有机磷化合物为正磷酸三甲酯、正磷酸三乙酯、正磷酸三丁酯、正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苯甲酯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5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听觉时间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