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顺序注射的水环境检测仪的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631.5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阮银涛;罗淇;曹传波;陈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顺序 注射 水环境 检测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顺序注射的水环境检测仪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溶液分析中,需要监测溶液中的成分,或者是将被监测的成分通过化学反应转换成气体,通过检测气体的含量而检测目标监测成分,因此需要分离出溶液样品中的气体。气液分离器即是用于在溶液分析中将气体从样品溶液中分离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仪器装置。
目前用于气液分离的主要设备有如专利申请20040079214.4所公开的气液分离器和专利申请201020106836.7所公开的自动进样凯氏定氨仪,其中专利申请20040079214.4所公开的气液分离器主要应用于利用分子的扩散运动,以及分子直径的差异性,运用了透气膜,主要应用于流动注射的溶液测量中,其测量时流动速度缓慢,使用这种测量仪器时液体的体积和流速要求严格控制,载流的运动无法准确地控制,不能瞬间停止其流动或重新使其流动,不能应用于顺序注射测量,而专利申请201020106836.7所公开的自动进样凯氏定氨仪中所述的吹脱瓶的上部与吸收瓶的下部通过输气管相连接,吹脱瓶的下部与吸收瓶的上部也通过输气管相连接,输气管上有气体循环泵在吹脱瓶和吸收瓶组成的密闭环境内,循环泵的工作在整个分离气体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吹脱瓶和吸收瓶内的溶液流动,形成污染,测量不准。
因此,需要一种气液分离较彻底、应用范围更广的气液分离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顺序注射的水环境检测仪的气液分离器,通过将被监测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转换成气体,再检测气体的含量进而检测目标监测成分,其气液分离过程借助空气泵的作用流出并通过冷凝器再次将气体中所带的水汽冷却分离,可应用范围广、气液分离较彻底。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反应池体、空气泵和冷凝器;所述反应池体内部设置有反应腔,位于反应池体上还设置有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封盖以及与所述反应腔相通的进样孔、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空气泵连通于进气孔的进气端;所述冷凝器连通于出气孔的出气端;所述进样孔设置于反应腔的底端用于测试试剂的注入和排出;所述封盖密封于反应腔开口;所述加热管的加热部分设置于反应腔内用于对测试试剂加热;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密封固定于反应池体并可接触反应腔内的测试试剂;所述出气孔高于液位传感器设置;所述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和进气孔低于液位传感器设置。
进一步,所述反应腔为柱状容腔,其顶部开口,所述出气孔竖直设置于封盖的中心处,反应腔的底部为中心较低的锥形,所述进样孔竖直设置于反应腔底部中心处;
进一步,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反应腔二分之一高度处到封盖之间;
进一步,所述反应池体为立方体,位于反应池体左侧面的四个顶角处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对其进行安装固定的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液位传感器和进气孔均设置于反应池体左侧、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反应池体前侧、加热管设置于反应池体后侧且液位传感器、进气孔、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的轴线分别垂直于各自所在反应池体一侧的侧面并与反应腔轴线相交;
进一步,位于进气孔的进气端设置有用于与空气泵连接的进气接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顺序注射的水环境检测仪的气液分离器,是通过将被监测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转换成气体,再检测气体的含量进而检测目标监测成分,其气液分离过程借助空气泵的作用使气体流出并通过冷凝器再次将气体中所带的水汽冷却分离,可应用范围广、气液分离较彻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适度白土脱色与高温处理生产大豆油脂的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漆器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