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油油冷氧枪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782.0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郈亚丽;卿山;李慧斌;李虎;李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7/02 | 分类号: | B05B7/02;F23D11/00;F23D11/36;C2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油 冷氧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油油冷氧枪,属于冶金吹氧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炼钢工艺中,为降低电能消耗和缩短冶炼时间采用了吹氧技术。在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中,也采用了吹氧技术。冶炼过程中保持炉温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向炉内只喷入氧气进行燃烧来提升炉温,不仅所需时间长,而且难以稳定炉温。燃油与氧燃烧具有温度高、发热量大、燃烧过程易于控制等特点,但目前在炼钢和富氧顶吹熔融还原冶炼领域的运用还未见报道,既是氧枪又是燃烧器的氧枪也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油油冷氧枪,通过双通道结构使氧、油混合燃烧,将油既作燃料又是冷却剂,氧枪即是氧枪又是燃烧器,改善氧枪火焰温度和对炉料的辐射与对流传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喷油油冷氧枪包括枪体及连于其下端的喷头;枪体由外管1、中间管2和内管3三支同心管组成,中间管2位于外管1和内管3之间,外管1上端头由带中心轴孔的外管堵头10封堵,内管3上端头穿固于外管堵头中心轴孔中并外接氧气接头7,外管1上部内腔设有带中心轴孔的隔板结构,中间管2上端穿固于隔板的中心轴孔中、其端头与外管堵头内端面间形成空腔,外管1隔板上侧的左管壁上设有进油管接头5、隔板下侧的右管壁上设有出油管接头4;喷头上部为与枪体外管1、中间管2和内管3下端头对接的喷头外管15、喷头中间管16和喷头内管17,其下部为逐步收缩的圆锥体结构,喷头内管17底部侧锥壁上开有氧喷口12,喷头内管17与喷头中间管16之间空腔底部侧锥壁上开有油喷口11;喷头中间管16管壁上设有供冷却油流出的通孔,枪体中间管2与内管3和外管1之间形成的环状空腔,喷头中间管16与喷头内管17和喷头外管15之间形成的环状空腔,经喷头中间管16管壁上的通孔连通形成油路通道。
所述喷头采用国际一级无氧铜整体精密铸造而成,喷头端面锥体壁厚8~20mm,其收缩段半锥角为16°~20°、扩张段半锥角为4°~5°(半锥角是锥形喷头轴截面的两条母线之间夹角的一半)。喷头的氧喷口12和油喷口11均为拉瓦尔型,使氧气射流和油射流都能达到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两拉瓦尔喷口出口直径为5~110mm,喉口(油喉口13和氧喉口14)直径为4~70mm;喷头喷口中心轴线与枪体中心轴线之间的下倾角α=10~90°、β=10~90°。喷头端面锥体壁厚度、收缩段半锥角和扩张段半锥角、喷头拉瓦尔口出口直径和喉口直径、喷头喷口中心轴线与枪体中心轴线之间的下倾角α和β的具体数值根据实际需要,在给定范围内选择。
所述氧枪(枪体外管与喷头外管)外径为100~350mm,枪体中间管2与枪体内管3和枪体外管1之间、喷头中间管16与喷头内管17和喷头外管15之间的间距为10~40mm,外、中、内三层管的壁厚均为5-15mm。氧枪外径、各管的壁厚和各管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需要,在给定范围内选择。
所述喷头外管15与枪体外管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喷头中间管16与枪体中间管2采用楔形套合连接,喷头内管17与枪体内管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氧枪枪体外管1、中间管2和内管3均分为三段,各段相互之间由连接法兰8固定连接,外管1上部内腔的隔板由其上段与中间段之间的法兰8替代,中间管2上端穿过该连接法兰上的中心轴孔,枪体末端外管堵头10与氧气管接头7之间固定有带中心轴孔的盖板法兰6。枪体分为三段的可卸式,便于更换和延长氧枪使用寿命。
所述枪体各连接法兰之间、中间法兰8与枪体中间管2之间、外管堵头10与枪体内管1和盖板法兰6之间均设有密封件9。密封件为日本“NOK”、台湾“NAK”、“DT”、“TTO”等普通耐高温密封件,防止氧枪发生漏油现象。
所述三段氧枪枪体中,连接喷头的管采用紫铜管,中间段的管采用铜合金钢管,最上端的管采用不锈钢管,各段管之间的膨胀系数接近且使用法兰连接,可使枪体管因内外受热不同而得以自由伸展,防止氧枪因环境温度(1500℃以上)和氧枪外层管壁表面温度偏高(可达500℃),枪体内产生较大热拉应力,而导致氧枪的焊接处产生裂纹和疲劳破坏,进而被烧穿和爆炸等严重问题,延长氧枪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