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镉、钡活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35796.2 申请日: 2011-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2437330A 公开(公告)日: 2012-05-02
发明(设计)人: 张健;张新球;吴润秀;王晶;张雅静;李杰;李安平;李先兰;严积芳;黄景诚 申请(专利权)人: 李安平
主分类号: H01M4/58 分类号: H01M4/58;C01B25/4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2800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活化 磷酸 正极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镉、钡活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属于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磷酸铁锂掺杂改性的研究现况:磷酸铁锂LiFePO4因其无毒、对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原材料来源丰富、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具有170mAh/g的理论容量3.5V的平稳放电平台,磷酸铁锂材料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动力电池。但它电阻率较大。由于磷酸铁锂,常温下,LiFePO4的动力学不好,倍率性能极差,国内外的研究者们使用了诸如包覆、掺杂、纳米化等方法改善倍率性能,基本想法就是提高电导率和缩短离子、电子传输路径。掺杂是一类重要的材料改性方法。2002年,麻省理工Chiang Yet-Ming教授等首次报道锂位掺杂改性可以大大提高LiFePO4电子电导率。他们在锂位进行高价金属离子(Mg2+、Al3+、Ti4+、Zr4+、Nb5+和W6+)固熔体掺杂,电子电导率提高了8个数量级。经过上述掺杂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大电流性能,在21.5C(3225mA/g)的电流下放电,仍可得到60mAh/g的容量。掺杂碳:碳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质量密度,加人少量的碳,一方面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材料的粒径尺度。xxx研究了不同阶段掺人碳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施志聪等″采用固相反应结合高速球磨法,合成正极材料LiFePO4,实验表明:LiFePO4具有3.4V的放电电压平台,首次放电容量达147mAh/g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只衰减9.5%。掺碳后的LiFePO4/C复合材料,颗粒形貌规则,为类球形,颗粒小,粒径分布均勾。碳分散于晶体颗粒之间,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电导性。掺碳后的LiFePO4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锂位掺杂:LiFePO4糁杂是改善电化学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锂位掺杂能够提高LiFePO4的电导率。谭显艳等″″采用煅烧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掺入少量的Mg2+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掺杂后,LiFePO4首次放电容量达135.52mAh/g;未掺杂的LiFePO4首次放电容量只有116.25mAh/g。掺杂后的电导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是由于掺杂少量金属离子取代Li+位置,构成p型半导体,增加了材料的导电性。刘恒等^采用改进的固相法制备了粒子微细、粒径分布均匀的LiFePO4和Li0,98Mn,o.o2LiFePO4化合物,掺杂少量有利于控制产物的形貌和粒径,获得稳定的磷酸铁锂化合物。因为Mn2+八面体配位半径小于Fe2+,可以认为镁离子占据取代锂离子。结果显示:材料中锂离子的充放电平台相对锂电极电位为3.5V左右,初始放电容量超过160mAh/g,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仅衰减5.5%,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比能量和循环稳定性。铁位惨杂:锂位掺杂虽然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但是由于掺杂原子会阻碍锂离子在一维通道中的扩散,因而不利于提高材料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而铁位掺杂可以改善LiFePO4的倍率充放电性能,提高循环性能。刘芳凌等^采用包裹碳提高其表面电子电导率,掺杂金属离子以提高其本体电子电导率。选取了离子半径接近而价态不同的4种金属离子Ca3+,Ti5+,Ta5+,MO6+的Fe位掺杂,掺杂后的样品晶胞体积均有减少,电子电导率比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提高了4-6个数量级,并使其在电解质溶液中的阻抗大大减少,电化学性能也明显改善。胡环宇等^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颗粒细小均匀的纳米级正极材料LiFePO4,具有良好的容量循环性能,但其高倍率性能差。掺入少量的锰可降低材料的极化,提高材料的高倍率性能。这主要是由于锰的掺杂增大了LiFePO4的晶胞体积,更有利于锂的脱出,另外锰的掺杂导致了烧结过程产生晶体结构缺陷,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从而使得材料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有所改善。磷位糁杂:磷位掺杂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很少有单独进行磷位的掺杂。张玉荣等^研究了橄榄石结构Li2+2xTi2-xCu2x(NbO)2,通过Ti和Cu取代P得到了电导率为1.26×10-6S/cm-加,初始放电容量为805.8mAh/g的正极材料。该类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由于Fe全部被Ti和Cu取代,’导致放电电压较低,而且循环性能差。磷位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研究相对较少。

经检索,目前记载有关锂电池发明专利申请1043件、锂离子电池发明专利申请2181件,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关掺杂的方法的。

在理论上确认是锂位,还是铁位,还是磷位得到掺杂而起的作用,有关权威专家们,尚有各自不同的高见,还在不断地研究、探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安平,未经李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